01、居民膳食結構變化,春節后屠宰量下降68%
4月12日,據中國經濟導報報道,自今年1月第3周以來,生豬價格持續下跌,截至3月最后一周,全國生豬平均出場價格每公斤10.89元,比本輪豬周期最高點下降48.3%,為2012年以來價格最低點。
報道稱,居民膳食結構變化和春節后消費淡季導致豬肉需求明顯減少,是前段時間造成豬價下跌的原因之一。隨著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消費習慣、膳食結構正在發生變化,由以前的豬肉消費為主轉變為牛羊肉、蔬菜消費比重明顯上升,豬肉消費需求減少而替代品消費需求增加,加之春節后豬肉市場進入階段性消費淡季,對生豬價格支撐較弱。據遼寧省某食品加工企業反映,春節后日均銷售量為46噸,比節前日均155噸下降70.3%;春節后日均屠宰量為1300頭,比節前日均3800頭下降65.8%。
02、豆粕、玉米、魚粉齊齊暴跌
據飼料行業信息網報道,4月10日,國家領導人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發表主旨演講,承諾將推進改革和開放中國市場,同時支持全球貿易,進一步幫助緩解了投資者對中美貿易爭端升級的擔憂。隨后兩日內全國大多地區豆粕價格累計下跌100-120元/噸左右,大幅回吐節日期間漲幅。
另外,隨著臨儲玉米投放的正式啟動,雖然玉米尚未投放到市場,玉米供給和需求方面也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玉米期價和現貨價格也都出現了一波連續的下跌,玉米日跌幅最高達70元;同時,清明期間秘魯政府正式公布新季中北部捕魚配額數量為331.67萬噸(偏多),魚粉價格較配額公布前價格下調600-800元/噸。
03、一季度各大企業生豬出欄量大幅增長
4月份,各大上市公司陸續公布2018年第一季度生豬銷售情況。整體來看,各上市公司因去年投資的影響,一季度生豬出欄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正邦科技、天邦股份生豬出欄量均翻倍。但是受豬價影響,各企業收入均在下降。
興證期貨研發部近日對山東生豬產業進行了調研。他們認為,由于規模養殖企業的迅速擴張,以及中小企業退出緩慢,生豬養殖行業供過于求的矛盾可能長期存在;以往中小企業依據養殖利潤迅速出清的情況可能性較小;大企業與中小企業競爭的同時,大資本資金實力的競爭將拖長養殖行業出清的時間。因此,生豬行業維持虧損或盈虧平衡的薄利區間的時間和概率更大,生豬養殖行業將面臨一段較長期的低迷行情。
04、農業部對賣豬、引種、生豬調運有了新要求
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第2號》。公告重點要求加強畜禽移動監管以及疾病防疫監管。養戶在賣豬、引種、生豬調運時可要注意了!
據公告顯示,農業部鼓勵畜禽養殖、屠宰加工企業推行“規模養殖、集中屠宰、冷鏈運輸、冷鮮上市”模式。同時,為有效防控動物疫病,限制易感畜禽從動物疫病高風險區向低風險區調運。
畜禽養殖場(戶)出售或者運輸畜禽前,需向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提交動物檢疫申報單和相關動物疫病檢測報告等申報材料。經檢疫合格的,方可調運。
而對于跨風險區引進的種用、乳用動物,畜禽養殖場(戶)應當按照規定對其進行隔離觀察,合格的方可混群飼養。
來源:新牧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