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美國挑起的中美貿易摩擦,中國政府日前對原產于美國、約50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采取對等措施,其中較引人關注的是大豆。美國、中國分別是全球第一大大豆生產國和第一大消費國。大豆之“戰”究竟會有何影響?
國內大豆整體價格漲幅難以超過20%
從供給端來看,中國大豆高度依賴進口,中國進口大豆總量約占全球大豆總供給量的28%,其三分之一進口來自于美國。而巴西和阿根廷大豆可供出口量合計僅占全球大豆供應量的21%,因此南美產量尚不能完全填補從美國進口大豆空缺。從需求端來看,國內大豆需求量近年來呈現持續上行態勢,近5年復合增速達8.3%,且豆粕可替代品較少。因此在此次對美國大豆加征25%關稅的背景下,國內大豆價格或將出現上漲。但由于南美大豆以及其他地區的大豆供給可對于美國大豆形成一定程度的替代,因此預計國內大豆整體價格漲幅難以超過20%。
大豆產業鏈下游消費主要為畜肉、油脂和糧食。其所占cpi的權重分別為4.5%、1.3%和1.67%,考慮大豆價格出現20%的上漲且成本完全傳導到消費終端的條件下,cpi整體上行幅度將達到0.34%。
加大國內大豆種植扶持力度降低影響
專家建議,研究制定針對重要農產品的投資布局戰略,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業合作,推動大豆進口來源多元化。
據了解,目前國內已有企業進行布局。如,上海中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俄羅斯遠東、烏克蘭等地與當地合作,加大農產品種植并返銷國內市場,涉及品種包括大豆、葵花籽等。
國內大豆種植變化
在國內大豆種植方面,東北地區將進入大豆播種季節,相關人士提出積極做好春播備耕工作,適度擴大國內大豆供應規模;同時繼續推進玉米去庫存、糧改飼,適當擴大花生、油菜籽等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
據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王明利分析,應加大對國內豆農的補貼力度、及早推出補貼措施,也可將耕地質量提升等補貼與大豆種植直接掛鉤,這將提高大豆種植面積,有力對沖進口減少的影響。
(鳳凰網河南綜合中國網、央視三農整理)
來源:鳳凰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