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芳
2008年至2018年,10年時間,中國乳業一直在為恢復消費者的信任所努力,從源頭自建牧場到產品研發、生產銷售,打造全產業鏈模式,為中國乳制品安全筑起了一道道防火墻,99.9%的檢測合格率,讓中國奶業成為食品行業內最安全的品類。
小而亂的散戶養殖退出了市場,大中型牧場成為支撐中國乳業的重要力量。然而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國內大型奶牛養殖企業卻連年虧損,這讓原奶生產企業的未來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回顧2017年,雖然行業內少了“倒奶殺牛”現象,乳企與奶農合作趨于正常化。但是奶價會隨著淡旺季而波動,忽冷忽熱不利于國內奶牛養殖業的健康發展。中國乳業人費盡心血建立起來的上游牧場,目前已經陷入“圍城”,發展自有品牌遇阻,大型乳企全球化布局奶源仍繼續,大型牧場的春天何時到來?
事實上,有關大型牧場不適合中國國情的聲音喊了多年也沒有定論,發展適度規模化家庭牧場也在進行中,不管是大牧場還是適度規模化的家庭牧場,其存在則必有其存在的價值,當下,首先解決的是讓養殖企業不再繼續虧損下去,不再賣牛殺牛,讓老百姓喝的優質原奶永遠掌握在中國人手中才是王道。
在筆者看來,養殖企業要在迷茫的市場困局中尋出一條突圍之路,首先要知道難點、痛點是什么,才能知道怎么解決。而依靠政策支持來改變產業機制,大力發展低溫巴氏奶,做多元化布局變得迫切。
蒙牛乳業ceo盧敏放近日提出,乳品行業正在進入4u時代。要打破品牌之間的消費界限,找到更多的入口去接觸消費者。
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發展健康產業、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而奶業也已成為了“健康中國”不可或缺的產業,承載著讓國人喝上好奶的“中國夢”。期待屬于中國養殖業的春天早日到來。
來源:證券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