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金城春意已濃,處處綠意盎然。不少市民在踏青賞景的同時,順便挖一把野菜,既能享受“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樂趣,又能給家人換換口味。不過,醫生提醒,品嘗“野味”的同時,不要忽視潛在風險,讓路邊的野菜壞了腸胃健康和游玩興致。
現象喜歡吃野菜的市民越來越多
近期,我市各公園、路邊綠化帶等區域,都有市民拎著塑料袋找尋野菜的身影。3月27日上午10時,在北濱河路西段的一片草地上,有市民手持小鏟,低頭彎腰尋找野菜。“天氣暖和了,蒲公英、苦苦菜已經長出來了,挖回家涼拌最好吃了,吃了對身體好著呢!”一位已經挖了不少蒲公英的女士說。
“春天帶孫子出來踏青,看到野菜就順手挖一點回去,不管是涼拌還是包餃子,味道都不錯。”在濱河路中路一處綠化帶,張女士帶著孫子前來尋找野菜。每年春天,他們都會到綠化帶內挖野菜,有時候還采摘點紫花苜蓿。“小時候家人經常出來挖野菜,現在的孩子很少有這樣的機會,所以趁著周末,帶他們來體驗體驗。”
提醒路邊的野菜千萬別輕易食用
“很多人認為,在野外采摘的菜就是純天然綠色食品,吃著放心,這其實是一個認識誤區。”市一醫院急診科相關大夫說,園林綠化部門在開春為了防治病蟲害,會在綠化帶里撒大量的農藥,同時還會撒上化肥。另外,馬路兩邊綠化帶里生長的野菜,因遭汽車尾氣等污染,有害物質含量高,食用后容易增加中毒風險。從食用方面來看,野菜不宜存放太久,最好現采現吃,且不要一次進食太多。對于一些特殊的敏感體質人群,最好不要吃野菜,以免過敏。
醫生提醒,從營養角度來說,很多野菜含有較豐富的胡蘿卜素、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等營養素,對人體有很多好處。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吃野菜的安全問題。吃野菜我們要注意哪些事項呢?不認識的野菜別吃,要選擇自己熟悉的種類。不認識、不熟悉的野菜別冒險,千萬不要“看著像”就挖,以免誤食有毒的野菜,發生不測。對野菜要進行完全清潔,清潔時注意“一洗二泡三焯”。即洗凈后將野菜在清水中浸泡不少于兩小時;在烹飪或涼拌之前,有必要用熱水焯一下,盡可能去除一些毒素。“一旦食用野菜后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中毒癥狀,應盡快通過催吐等方法排出毒物,并第一時間就醫,同時盡可能保留食物樣本,以便醫生對癥治療。”
來源:蘭州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