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利用收廢品的便利,一對父子把普通白酒罐裝進收回來的酒瓶中,冒充高檔白酒。日前,這對父子雙雙獲刑。
張某本是走街串巷收廢品的,通過分揀轉賣賺取利潤。比如收酒瓶,張某以每個兩三角的價格從市民家里收購,回家后把酒瓶按照品牌、酒系分開,五糧液、夢之藍的瓶子每個能賣5元,海之藍、天之藍的也能賣到兩三元一個。起初,張某以為酒瓶和包裝盒被回收后會直接回到那些酒廠,后來才從商販處得知,這些酒瓶大多輾轉到了制造假酒的人手里。
張某的兒子大學畢業后也來到常州,在一家公司當銷售經理,專門推銷某品牌原漿酒。在送貨過程中,他經常碰到一些客戶問他有沒有高仿酒。張氏父子一番合計,決定不再把收回來的酒瓶賣掉,而是租了兩套房子,一套為“造酒”車間,一套為放酒倉庫,再從超市購買洋河普曲、優曲、金六福等酒灌裝。2015年下半年至2017年上半年,父子倆采用這種以次充好的方式,造出了275箱假酒,大部分都被賣出,獲利8萬余元。其中,低價賣給吳某的最多,吳某再高價轉售給幾家親戚用于喜宴。
去年5月,鐘樓公安分局接到洋河酒廠提供的線索,在張氏父子的倉庫內查獲尚未銷售的76箱假酒以及造假工具,貨值4萬多元。經食品藥品監督檢驗鑒定,上述產品均屬相關白酒品牌的假冒產品。
近日,鐘樓法院以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判處張氏父子各有期徒刑八個月、緩刑一年,罰金八萬元;以銷售偽劣產品罪判處吳某有期徒刑八個月、緩刑一年,罰金六萬元。
來源:常州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