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中共中央印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方案提出,“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整合組建市場監管綜合執法隊伍”。
方案要求,“整合工商、質檢、食品、藥品、物價、商標、專利等執法職責和隊伍,組建市場監管綜合執法隊伍,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指導。方案同時明確,鼓勵地方將其他直接到市場、進企業,面向基層、面對老百姓的執法隊伍,如商務執法、鹽業執法等,整合劃入市場監管綜合執法隊伍。 藥品經營銷售等行為的執法,由市縣市場監管綜合執法隊伍統一承擔”。
“理想的市場監管體系應具有整體性。由于種種原因,我國政府市場監管職能長期散落在多個部門,部門之間難免出現職能交叉和真空,形成’九龍治水’的監管碎片化問題。”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胡穎廉認為,此次機構改革有利于實現監管的統一性。
事實上,近年來伴隨著工商等部門職能調整,各地在推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加強綜合執法方面進行了多樣化探索。目前,全國多地已完成市場監管綜合執法隊伍的組建。據國家工商總局統計,截至2017年1月底,全國有約1/3的副省級市、1/4的地級市、2/3的縣實行了市場監管綜合執法。
從地方的探索來看,采取工商、質監、食藥監“三合一”模式的較為普遍,占一半以上,浙江、安徽等地是這一模式的最初試驗者。2013年前后,浙江、安徽啟動市場監管體制改革,在縣級范圍內整合工商行政管理局、質量技術監督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職能和機構,組建市場監督管理局。2014年7月,天津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掛牌成立,同樣采取的是工商、食藥、質監“三合一”,這也是我國首次在省級層面牽頭建立大部門大市場的新監管體制。
區別于浙江、安徽、天津等地的“三合一”模式,另有不少地區采取了“四合一”“五合一”等模式。例如,上海靜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實行的是工商、質監、食藥監、物價“四合一”模式。而山東省濟南市則采取了“五合一”模式。2013年底,濟南市高新區管委會市場監督管理局試點推行工商、食品藥品、質監、食安辦“四合一”機構改革。2016年,物價管理職能并入,完成“五合一”改革。
編輯:劉喆 校對:郭利琴
來源:新京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