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眼下,又進入了一年一度的“長江刀魚季”。昨天下午,有著40多年捕魚經驗的江陰漁民高永明開啟了2018年江陰刀魚開捕“第一網”。
“這幾年,刀魚越來越少,捕的人也越來越少了。”在江陰黃山港停靠的漁船,只有高永明的船出航。“有沒有,心里沒底,有多少,心里也沒底。”在起航前,高永明就收到了一個靖江的漁民朋友傳來的消息:下網3次捕了2條,一共大概4兩。出一次江可能意味著虧本,許多持證漁民望而卻步,但在高永明看來,“捕還是要捕,不捕就不知道有沒有。”
15時許,高永明顯得有些焦急,他時不時地站起身查看漲潮的情況。16時不到,潮水終于漲上來了。“出發!”漁船一路乘風破浪,朝著江陰大橋的方向開去。十幾分鐘的時間,就到了江陰大橋西側漁民下網的地方。
“到潮落的時候收網,估計得等上4個小時。”拋好錨,坐回船艙,高永明有些感慨:“長江刀魚全面禁捕的消息傳了好久,也不知道今年會不會是最后一年。”他掏出手機告訴記者,最近他學會了用微信,打算把今年每一網的收獲都用圖文記錄在朋友圈,留作記憶。
在經歷了幾百年的春食刀魚之后,真正的長江刀魚越來越少。據《江陰市志》記載,江陰長江刀魚年捕獲量1956年為最高,達174噸,至1987年也有106噸。這之后,刀魚產量開始銳減,2002年以后,江陰刀魚年產量不足百噸,2011年江陰捕獲量不足0.5噸,僅為高產期的0.28%。
20時許,潮水慢慢落下,收網的時間到了。漁網收上來,仔細查看后,高永明的心情有些低落。大半天的刀魚捕撈,并沒有迎來期待了許久的全身閃著銀光的“貴客”。“網到的全是垃圾,魚一條也沒有。明天凌晨4時再出發,再來試一試。”
漁船歸港,今夜對高永明來說注定是個不眠之夜。看著漁網上各式各樣的塑料袋,他顯得有些無奈。“光處理這些垃圾恐怕就要花三四個小時,我想,要是什么時候收網收不到垃圾,一定又能迎來刀魚豐收季。” (唐蕓蕓)
來源:無錫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