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稱一下這些蔬菜。”在寶安多寶利農貿市場,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快檢工程師陳琳玲、鄭曉欣從攤檔上隨機購買了10種蔬菜,將19塊錢樣品費用交到商販手中,開始了一天的食品快檢流程。在深圳,和她們一樣身著“藍馬甲”的快檢人員還有許多,他們分布于全市各個肉菜市場和商場超市,夜以繼日重復著同樣的操作流程,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15分鐘左右檢出農殘情況
來到多寶利農貿市場的快檢實驗室,快檢設備一字排開。這里環境稍簡陋,但是“五臟俱全”,檢測儀、操作臺等該有的快檢設備一樣不缺。陳琳玲熟練地打開了設備箱,拿出檢測工具,開始制樣檢測。
“今天我們挑了菜心、荷蘭豆、芥藍、生菜等10種應季蔬菜,每種蔬菜樣品都在250克左右。”陳琳玲一邊操作一邊跟記者介紹著。
切碎樣品制樣、滴入檢測緩沖液、搖晃震蕩、滴入檢測紙、放入檢測儀,兩個年紀不大技術卻“頗為老成”的女孩子有條不絮地操作完整個檢測流程。“現在只要預熱10分鐘,蓋上蓋子反應3分鐘后對比檢測紙情況,就能知道今天的菜品是否有農藥殘留超標了。”鄭曉欣看了眼檢測儀上的時間數值后跟記者說。
站在一旁的陳琳玲補充道,如果快檢結果合格,只要再給攤販簽字后公示,就結束了整個快檢流程;如果出現陽性結果,還要再進行復檢,若復檢還是為陽性,就要對這批菜品進行銷毀,才能徹底保障市民買到放心菜。
節日期間快檢工作照常開展
在等待結果的過程中,陳琳玲向記者介紹,現在每個快檢人員每天一般都要負責對四五個農貿、農批市場或商超進行快檢,做完一個市場的快檢就要馬不停蹄地趕往下一個市場。每天六七點出門,從位于龍華的單位趕到寶安,再根據每個市場當天的菜品情況抽樣檢測。
據陳琳玲和鄭曉欣介紹,她們加入深圳食安快檢工作都已有3年,每天幾乎都在和快檢打交道。她們曾遇到過要銷毀攤販售賣的貝類問題產品時遭抵觸,最終只能讓轄區監管所過來復檢處理;也曾遇過因市場開展環境消殺工作,導致快檢結果全部出現誤差,需要整批重新復檢。
“隨著深圳快檢工作的深入,現在越來越多市場經營者支持和贊同抽檢人員的工作。”陳琳玲笑著說。記者從市場的檢測公示欄看到,在2月7日早上,檢測人員對發現的0.8千克杭白菜進行銷毀。
對于食品安全快檢人員來說,幾乎沒有節假日。一年365天除了周一周二停檢,其余日子都要開展快檢。在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陳琳玲、鄭曉欣和其他很多快檢工作人員們仍堅守崗位,每天定時定點開展檢測,為的就是讓市民吃得安全。
2017年食安滿意度同比提升20%
記者了解到,在深圳,和陳琳玲、鄭曉欣一樣的“藍馬甲”快檢人員,大約有250人。在2017年的深圳食品安全宣傳周啟動儀式上,全市220個免費快檢點正式啟動,250名“藍馬甲”快檢人員走向城市每一個角落。市民們在家門口就可以免費檢測食品,吃上安全、放心的食材。
在日前召開的全市市場和質量監管工作會議上,記者獲悉,深圳去年全年共抽檢食品和食用農產品13.5萬批次,抽檢覆蓋率達到9批次/千人,居全國前列,與香港持平。全年未發生區域性、行業性、系統性食品安全事故。市民食品安全滿意度同比大幅提升了20個百分點。
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管委相關負責人透露,2018年深圳將快檢食用農產品50萬批次以上,同時在全市74個街道全面推行“一街一車一室”,開展省、市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創建。屆時,市民舌尖安全將更加有保障。
記者結束采訪時,多寶利農貿市場的菜品檢測結果剛好“出爐”,10個樣品情況皆為陰性。看著10個合格的結果,陳琳玲和鄭曉欣臉上露出了笑容。
來源:深圳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