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締無證入網餐飲單位2148家,查處違法餐飲單位案件189起,罰沒金額244余萬元。”近日,浙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其官網上披露了“凈網行動”最新成果。行動期間,全省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共約談網絡訂餐交易第三方平臺42家次,約談入網餐飲服務單位負責人4445人次,立案查處網絡訂餐交易第三方平臺8起,罰沒款117.1萬元。
浙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餐飲服務監管處處長王麗芳介紹,當前,監管部門通過線上線下聯動和食品經營許可數據庫的整合,已摸清網絡訂餐的“底數”:全省入網餐飲服務單位近17萬家,網絡訂餐第三方平臺由去年的16家減少到8家,其中省外平臺3家,省內區域性平臺5家。除了開展“凈網行動”,我省還通過“以網管網”的方式,使用了“網絡訂餐監控大數據抓取分析監管系統”,實現對網絡訂餐的“智慧+大數據”監管。這項“黑科技”究竟有多牛?查了20多年餐桌安全隱患的省食藥監局餐飲處主任科員邵慧群最為明了。
“三年多前,網絡訂餐亂象橫生,杭州余杭、下沙多個城中村成了‘黑外賣’的大本營。”提及那段“灰色記憶”,邵慧群頗為感慨。
2015年,網絡訂餐忽如一夜春風,熱度席卷大江南北,深受都市年輕人的追捧。以美團、餓了嗎、百度三大平臺為首的網絡第三方訂餐機構更是大肆擴張市場版圖。據悉,在當時,“黑外賣”每每采取“打游擊”的方式來逃避監管,生命力極其“頑強”。
面對新興事物的沖擊,“邵慧群”們在全省開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網絡食品安全博弈,杭州、寧波、紹興等食品安全示范創建城市率先出重拳。2016年,經過耗時一年多的大力整治查處,盤踞在我省城市死角的1720多家“黑外賣”、“黑作坊”被依法取締。
盡管收獲首輪勝利,但對浙江來說,圍繞網絡食品安全的“攻堅戰”才剛剛打響,智慧監管勢在必行。2017年,寧波先于全國探索實行“以網管網”監管模式,通過網絡訂餐平臺大數據采集、分析系統——智能化網絡訂餐監控系統,監管人員可以“平均1秒篩查4家商鋪”的速度,發現外賣商鋪存在的證照不一致、超范圍經營、疑似黑窩點等八大問題,并第一時間推送給相關第三方網絡訂餐平臺,要求企業限時整改,整改不到位就及時查處。
數據彰顯成效:智能化監控系統上線前,寧波第三方平臺商鋪證照不合規率達30%,如今已大幅下降到2%左右,該模式目前已在全省8個設區市啟用。另據統計,2017年,我省針對網絡訂餐開展“凈網行動”,通過智慧監管提升治理效率,共立案查處網絡訂餐交易第三方平臺8起,取締無證入網餐飲單位2148家,查處違法餐飲單位案件189起。
作為浙西美食之鄉,金華網絡訂餐業的火爆程度不輸一線城市。據統計,金華市區每日外賣送單量最高可達8萬多單,平峰時段也有5萬多單。在“智慧監管”上,金華也有自己的心得:2017年7月,該市于“餓了么”外賣平臺中推出66家全國首批外賣直播商家,讓消費者體驗網絡訂餐“看得見的放心”。
王麗芳表示,今年,隨著《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的實施,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將得到進一步的監管。根據《辦法》,我省食藥部門將進一步采取措施,督促網絡訂餐平臺和網絡供餐單位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規范網絡訂餐經營行為。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