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往年一樣,國內春節長假期間,外盤走勢歷來就不消停,美豆持續走高,原油價格升至兩周高位,美、歐、日股市也出現大漲。
由于春節期間大豆主產區阿根廷的天氣預期繼續干燥,分析機構紛紛調低大豆產量預測值,對大豆價格構成提振。
自2月15日至2月22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豆期貨價格持續上漲,2月20日更是創出8個月來的新高1050美分/蒲,截至2月22日,5月大豆期約報收1042美分/蒲。然而,與大豆走勢形成鮮明對比,國際金價沖高回落。春節期間,紐約市場金價基本回到節前的每盎司1330美元附近水平。
數據顯示,受2月20日紐約市場金價大跌影響,國際市場在假期累積的漲幅幾近全線回吐,截至2月22日收盤,主力合約收報每盎司1325美元。市場投資者李先生表示,假期前半周,市場還是利多黃金,而后半周受美元反彈影響,出現回調。雖然近期黃金有所回調,但李先生表示,今年黃金仍具備投資價值。
干燥天氣推動農產品上漲
國際市場春節前后農產品期貨、原油期貨價格表現強勢,cbot美豆指數刷新階段高點,市場擔憂阿根廷干燥天氣會限制大豆產量并促使其被迫削減豆粕出口計劃,這對大豆及豆粕價格構成提振。
據記者了解,阿根廷是全球第一大豆粕出口國,今年該國氣候異常炎熱,由此造成的干旱讓當地農作物產量驟減。而美元走低也對大宗商品價格形成進一步支撐。根據usda數據顯示,阿根廷作為全球最大的豆粕出口國,2015/2016年度出口占全球份額的46.4%,2016/2017年度為48.4%,2017/2018年度為46.51%,阿根廷大豆的減產將對國際豆粕供應產生很大影響。
此外,2018年開年以來,豆粕期貨價格已經累計上漲19%。與此同時,對沖基金行業也集體押注價格上漲,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數據顯示,截至2月13日當周,對沖基金豆粕多倉大增37%至70%,991手,創下近一年以來新高。
粕價格若持續走高,有可能進一步對全球糧食價格造成推升,進而形成通脹上行的壓力。而目前潛在的通脹壓力已經成為左右全球股票市場的一個重要因素。2月初,美股市場經歷了驚心動魄的暴跌和震蕩。最初的一輪大幅下挫始于2月2日美國非農就業數據公布,薪資水平的靚麗數據引發市場對于通脹的擔憂,進一步對美聯儲加快加息進程的擔憂情緒立即在市場蔓延。
對于大豆主產區阿根廷的干旱天氣,阿根廷當地的分析師表示,3月份阿根廷大部分大豆以及玉米產區預計將繼續干燥,持續4個月的干旱將進一步導致單產受損,并且潘巴斯谷物種植帶可能出現最壞的情況。此外,路透社旗下lanworth公司的氣象研究分析師艾薩克·漢克斯表示,阿根廷的大豆和玉米種植帶預計將出現最壞的降雨情況。
3月份的氣象展望顯示,天氣最有可能繼續保持干燥。唯一有利的因素是,無論從短期預報來說,還是從3月份長期預報而言,不會出現持續的極端高溫天氣。咨詢機構agritrend預計今年阿根廷大豆產量介于4700萬到4800萬噸,玉米產量預計介于3750萬到3800萬噸。
咨詢機構agripac本周將阿根廷大豆產量預測值調低到4700萬噸,比早先預期的5700萬噸下調1000萬噸。其實,美國農業部在2018年2月8日的供需報告顯示,2017/2018年度巴西大豆產量預計為1.12億噸。
阿根廷大豆產量預計為5400萬噸,低于1月份預測的5600萬噸。2016/2017年度南美大豆產量預估值維持不變,其中巴西大豆產量為1.141億噸,阿根廷大豆產量為5780萬噸,均和1月份的預估值持平。布宜諾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在2月8日發布的周報顯示,阿根廷2017/2018年度大豆產量預計為5000萬噸,較早先預測值調低了100萬噸,因為天氣干旱,氣溫偏高。
阿根廷是全球第三大大豆出口國,農戶11月份開始種植2017/2018年度大豆,收割工作將于3月到6月期間進行。與此同時,對沖基金行業也集體押注價格上漲,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數據顯示,截至2月13日當周,對沖基金豆粕多倉大增37%至70991手,創下近一年以來新高。
大宗商品走勢出現分化
2018年春節期間有色金屬和黃金都呈現沖高回落格局,春節期間金銀的走勢仍是跟隨美元的變動,假期前期,白宮公布新財年預算方案,總統特朗普承諾在10年內將投資1.5萬億美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市場的悲觀預期使得美元連續下滑,觸及88.2的低位,金銀受到支撐反彈。
2月15日春節伊始受美元下挫提振,倫鋅大幅推高,且于次日觸及3595.5美元,達到2007年7月以來最高水平。此后,公布的美國1月通脹數據以及1月新屋開工數據向好,美元反彈回升,金銀承壓。春節期間,倫鎳沖高回落,至2月20日收盤,較春節前下跌3.29%。
由于美國1月通脹超預期,多位美聯儲高官發表鷹派講話。此外,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2月21日發布的上次貨幣政策例會紀要顯示,美聯儲官員對美國經濟和通脹增長走勢的判斷較2017年12月明顯樂觀,這有望支持美聯儲進一步緩慢收緊貨幣政策。
當天公布的1月30日至31日貨幣政策例會紀要顯示,絕大多數美聯儲官員表示,近期經濟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前景好于去年12月貨幣政策例會上美聯儲官員的判斷。他們認為,近期金融條件仍比較寬松,去年通過的減稅法案對居民消費和企業投資的短期刺激可能強于預期,這些因素有望支持經濟短期內繼續走強。
鑒于經濟前景繼續走強,美聯儲官員一致認為漸進加息是合適的。另外,對于市場較為關注的美股大幅波動的關注,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達德利等多位美聯儲官員公開表示,股市波動屬于正常的市場回調,近期股市波動對經濟預測沒有實質性影響,美聯儲暫時不會因為市場波動而改變當前的加息節奏。
“美國1月份cpi超預期,引發了對于今年的通脹預期,而美元的持續走弱是有色金屬大幅回升的導火索,資產配置的需求增加導致資金繼續關注有色金屬,而表現在鋅和鎳價格上則是再創本輪新高。特朗普基建項目的實施是市場在減稅之后引爆市場對于消費預期的又一個熱點,因此增加有色金屬的配置難以避免,也推動了價格的上漲。”中大期貨副總經理景川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景川表示,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就其本身而言,顯然是對美元帶來支撐的,這也是一段時間以來美元資產獲得追捧的主要原因,但同時,由于歐洲和日本的經濟復蘇大大超出預期,其本幣的回升打擊了美元,令美元不漲反跌,這個邏輯將貫穿于2018年全年,其對于商品市場的影響將有所減弱,也就是說二者相關度將有所降低。而有色金屬在全球經濟復蘇的大背景下,其自身的周期性回升在2018年仍然會得到持續。
此外,對于2018年有色金屬的后期走勢,摩根大通也提高了對今年金屬的表現預期,認為美國工資數據和核心通脹表現強勁,通脹的回升將使原材料受益,為大宗商品帶來利好。高盛集團也對大宗商品表示出信心,在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中,高盛分析師表示,由于“3r”的作用,即再通脹、再杠桿和再融合,他們10年來首次對大宗商品走勢表現出樂觀,上調了對石油、銅、鐵礦石和煤炭的大宗商品預期。
不過,也有經濟學者對大宗商品中的部分種類走勢不甚樂觀。一德期貨首席經濟學家郭士英認為,近十年超常規貨幣寬松累積的資產泡沫需要一個相對出清的過程,預計隨著信用的不斷收縮和利率的不斷上漲,金融和資產市場會陸續進入逐波下行的過程。
在金融調整的大背景下,實體經濟和投資消費信心必然都將受到牽連,大宗工業品價格應該會隨著金融風險的釋放和需求的萎縮而進入調整周期。郭士英表示,針對國內“黑色系”產品,可以肯定的是,2017年的種種利好和較為充分的市場炒作已經處于見頂回落階段,只是因為某些短期因素還仍然保持強勢震蕩。
隨著需求下降預期的兌現,年內的震蕩下行是在所難免的。中國政府正在大力去杠桿也會對國際大宗工業品市場產生影響。新湖期貨研究所所長李強對記者表示,從目前的宏觀結構來看,大宗商品投資領域會出現分化的格局,國外經濟復蘇步伐持續會帶動國際定價的品種,如有色金屬價格上漲,而政策收緊和去杠桿的力度加大將使得“黑色系”等品種呈現出相對震蕩的趨勢。
來源:華夏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