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針對新加坡服務業外勞配額收緊,本地人又難請,餐飲業者被迫自動化。當地業者說,餐飲業講究人情味,不是所有工作都能以機器代勞,否則本地餐廳與美食會逐漸失去特色,變得千篇一律。
煮炒店好年海鮮村老板白偉良接受《聯合早報》采訪說,顧客光顧餐館是要享受餐館的服務。“我們和顧客的交流,所營造的氛圍是我們有別于他人之處。把這個元素拿掉,就等于把特點拿掉。”他說,要是為了節省人力,所有餐廳都改為顧客自己點餐、拿號碼再去領餐,這將是飲食文化的一種流失。
本地老字號肥仔榮酒家老板黎少威說,服務員會為顧客介紹菜單上沒列明的季節性菜肴,這是中餐館文化的一部分。
“顧客喜歡人情味,喜歡有人介紹、有人聊天。我們跟老顧客就是聊天聊出感情來的。自助點餐適合日本餐廳或快餐店,中餐館并不合適。”
飲茶酒樓總經理陳怡暉也說,本地服務業已經不容易請到本地員工,如今客工政策進一步收緊,無疑讓服務業雪上加霜。她說:“服務業客工比率頂限(dependency ratio ceiling)下調,我就得聘請較少客工,這將影響我們的招聘活動,我們可能必須縮小團隊。”
事實上,飲茶酒樓去年已因為限額的關系,無法更新一名中國籍員工的工作準證,最后只好把她送走。
明年起,服務業可雇用的中低技能客工,最多只能占公司人手的38%,低于目前的40%,后年則進一步調低至35%。為了協助企業適應,政府將繼續發放津貼鼓勵中小企業提高效率與采用現成科技等,減少依賴勞力。
財政部長王瑞杰18日發表2019年財政預算案聲明時點名餐飲業與零售業為仍非常依賴勞力的領域。
同樂餐飲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長周家萌說,餐飲業者清楚提高生產力的必要,能自動化的也已經自動化,但本地人一般不喜歡從事餐飲業,所以才得請外國人。“其實服務業新加坡人都不太愿意做,這個大家都知道。我不認為是外地人搶了新加坡人的飯碗,我們沒辦法才用外國人。”
同樂旗下有多家高檔餐廳。周家萌說,高檔餐廳也很難請到本地人,更何況檔次較低的餐廳。
服務業目前40%的外勞配額是所有行業中最低的;制造業的配額為60%,建筑業與加工業則為87.5%。作者: 韓寶鎮 陳勁禾
來源:中國僑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