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2018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11日指出,2017年全球面臨食物不足困境的人口數量達到約8.21億,這一數字連續第三年增加。如果不加大應對力度,2030年消除饑餓的目標恐難實現。
報告寫道,受氣候變化與地區沖突等因素影響,2017年全球食不果腹人口數量在2016年基礎上進一步增加。許多國家本就受到戰亂之苦,去年又遭遇洪水與干旱等災害天氣,加劇困境,如也門、索馬里與阿富汗。
撒哈拉以南非洲與南美洲是饑餓問題重災區。非洲東部食物嚴重不足的地區,營養不良率達到31.4%。南美則受主要出口產品原油的市場價格低迷等因素影響,如石油出口大國委內瑞拉。
報告指出,51個國家近1.24億人遭遇的饑餓困境達到“危機”水平。全球年齡不足5歲的兒童中,22%發育不良,即1.51億人。
另一方面,食物不足及不能穩定獲取食物,導致一些國家民眾健康食品攝入不足,更多依靠廉價高熱量的加工食品,從而導致肥胖問題。全球肥胖成年人數量從2014年的6億人,增至2017年的6.72億人,占全球成年人的13%。
報告寫道,如果不加大應對饑餓問題的努力,2030年消除饑餓的目標恐將難以實現。
此前,得益于亞洲經濟快速發展,全球面臨食物不足困境的人口數量逐步減少。聯合國2015年宣布,自1990年以來已有超過2億人遠離饑餓。
來源:東方衛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