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世界杯激戰正酣之際,中美經貿摩擦也再次升級,6月19日cbot大豆期貨更是跌至10年來最低,利空預期也推動基金進行拋售。當日cbot 7月大豆合約下跌19.5美分,跌幅2.12%,報收每蒲式耳889.25美分,盤中一度跌至現貨月合約2008年12月以來最低的841.5美分。
面對美國大豆價格暴跌,芝加哥大宗商品經紀商blue line futures的奧利弗·斯勞普表示,近期美國大豆價格暴跌,這似乎有點被血洗的味道。據了解,自5月29日至6月21日,美國大豆7月合約累計跌幅達14.44%。
業內人士表示,如果貿易摩擦持續升級,美國大豆價格會跌至遠低于美大豆農戶可以盈利的水平,這意味著美國大豆種植戶很可能會賠本。
與此同時,中國把美國大豆加入了加征25%關稅的進口商品名單,這是針對特朗普政府起草的針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措施的針鋒相對的報復行動的一部分。
“美國和中國的貿易爭端升級,促使對沖基金加速做空,以此來對沖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此外,利空頻現,其中包括大豆作物優良率高企,未來10天中西部地區將會出現多雨天氣,特朗普威脅對中國征收更多的關稅,很難想象會不會有別的利空出現。”中國國際期貨分析師吳媛瑾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對沖基金趁機血洗美豆
6月19日cbot大豆期貨更是跌至10年來最低,利空預期也推動基金進行拋售。
當日cbot 7月大豆合約下跌19.5美分,跌幅2.12%,報收每蒲式耳889.25美分,盤中一度跌至現貨月合約2008年12月以來最低的841.5美分。據了解,自5月29日至6月21日,美國大豆7月合約累計跌幅達14.44%。
伴隨著美豆的大幅下跌,這一市場波動也進一步拉低了谷物價格,cbot的7月玉米期貨價格下跌1.1%,至每蒲式耳3.52美元,cbot的7月小麥期貨價格下跌2.2%,至每蒲式耳4.79美元。對此,中信期貨分析師陳靜表示,目前受貿易戰影響較大的主要體現于農產品、有色以及能化領域,這些商品被列在第一、二批加稅名單中。
陳靜表示,后期如果事態愈演愈烈的話,可能將會涵蓋能源、金屬等。美大豆、美棉跌幅顯著,大幅下挫,主要是這些品種均以出口市場為主,其中美豆出口占其總消費量比重的50%,棉花出口占其總消費量的80%,中國是美國這兩個品種的主要消費國,受貿易戰影響,美國這兩個商品的出口必將大幅受挫,所以市場價格出現明顯下跌。
面對中美貿易爭端,美國大豆出口協會(us soybean export council)北亞區域主任保羅·伯克(paul burke)表示,中國對美國大豆的現行關稅稅率為3%,增值稅為10%,加征的新關稅將把綜合稅率提高至38%。伯克估計,新關稅將使美國對華出口量減少70%左右。
與此同時,近段時間以來美國中西部農田的良好長勢對美國大豆行情造成了進一步打擊。芝加哥大宗商品經紀商blue line futures的奧利弗·斯勞普表示,整個美國的天氣都很好,農作物評級也很好,收成應該不錯。對于做空者來說,來自中國的貿易新聞顯然是“錦上添花”。
吳媛瑾表示,按照目前的大豆價格,一些農戶會賠本,特別是印第安納州生產率較高的農場今年需要每蒲式耳10美元以上的價格才能保本。由于大豆是美國出口到中國的主要農作物,去年對華出口額達140億美元,該作物在美國中西部農業州廣泛種植,在2016年大選中這些州都投了特朗普的票。
據記者了解,目前種植者游說團體美國大豆協會已懇請美國政界領導人撤銷對中國的關稅。與此同時,美國商會、全美零售商聯合會、美全國制造商協會、美國大豆協會等行業協會均發表聲明,反對使用關稅作為解決中美經貿問題的手段。
巴西大豆出口商
坐地起價?
今年以來,美國大豆因為一些原因在中國遇冷,許多中國大豆貿易商取消了對美豆的購買,美國對中國的大豆出口量也直線下降。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大豆比減少了20%;美國農業部數據也顯示,截至4月19日前的兩周內,中國取消了6269萬噸的美國大豆采購量。
與此同時,陳靜表示,自貿易爭端持續僵化,截至目前,國內大豆采購已發生悄然改變。實際上美國對中國大豆出口銷售及裝船已顯著降低,2018年1-5月美對中國大豆出口降至5年新低,同比削減170萬-180萬噸至760萬噸左右。
同期,美對中國大豆出口占比降至總出口量的21%,刷新多年低點。與此同時,巴西裝船創紀錄達1235萬噸,去年同期為1100萬噸,若沒有卡車工人罷工,預計5月巴西裝船應當接近1300萬噸。其中,巴西對中國裝運976萬噸。不過,面對貿易戰,巴西竟然坐地起價。
“在美國大豆失寵后,巴西大豆順理成章填補市場空缺,成為了中國市場的最大贏家。據統計,今年3月我國對巴西大豆的進口量升至233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1/3;在整個第一季度,巴西大豆瘋狂涌入中國,同比竟然暴增了128%。”陳靜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不過,正當中國的大豆貿易商蜂擁而至搶購巴西大豆時,令貿易商沒預料到的是,巴西的大豆出口商居然坐地起價。據了解,中國旺盛的需求導致巴西大豆進口成本一度上漲至3600元/噸附近,比美國大豆還要高約200元/噸。面對巨大的大豆價差,部分無奈的中國大豆買家只好轉向巴西以外的其他地區,甚至重新進口美國大豆。
“5月19日中美聯合聲明公布后,中糧、中儲糧采購了10條美豆船貨,在美國宣布對中國收500億美元商品高關稅后,中糧洗了將近6條船。進口其他飼料原料已經出現過原本目的地為中國的已經多次改變目標的情況,貿易戰將使得全球貿易量發生變化,降低了全球經濟復蘇的概率。”中投元邦投研經理謝義欽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面對這個尷尬的處境,有幾個國家向中國伸出了橄欖枝。據報道,俄羅斯大豆正在大量進入中國市場,截至5月31日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大豆規模增加了一倍多。而且按照俄方的計劃,他們明年向中國供應的糧食、大豆和食用油達到1000萬噸,并且允許中糧集團購買俄羅斯南部的一個碼頭,每年能通過該碼頭轉運糧油和大豆1000萬噸。
布瑞克咨詢研究總監林國發表示,除了俄羅斯之外,印度也多次提出希望加大對中國出口大豆等農產品,據悉,印度農戶已經將大豆播種面積提高了近15%,今年的大豆產量將會再次超過1000萬噸。此外,今年我國還將加大對阿根廷、加拿大、烏拉圭、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等國家進口大豆的力度。
隨著中國開辟更多的大豆進口渠道,大豆的進口來源將更加多元化,美國和巴西對中國大豆市場的壟斷也終將被打破。
“一旦貿易戰持續,美豆價格及升水下跌,中國更依賴南美大豆,美豆下跌幅度可能無法覆蓋南美大豆升水漲幅,增加了大豆進口成本。大豆進口量影響供應最大是飼料蛋白供應。豆油作為油脂,棕櫚油、菜油、玉米油、葵油可以替代,豆油可以從南美進口,棕櫚油從東南亞進口,玉米油、葵油從東歐進口。”林國發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來源:華夏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