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美農報告以利好發布后,國內豆粕(3054, 105.00, 3.56%)盤面整體穩中上漲。但由于終端市場整體需求低迷,導致油廠整體上調豆粕現貨價格幅度受限。而6月15日中美貿易關系再次進入“緊張時刻”。至此,短暫的6月中上旬的行情全部進入尾聲,但下旬的豆粕又將何去何從?筆者為您帶來一波強勢分析,下旬豆粕價格或將穩中趨強,而市場需求或將有限。
中美貿易關系“緊張”
6月15日夜,美國政府發布了對從中國進口的約500億美元商品加征25%關稅。緊隨其后,中國則對包括美豆在內的545項產品加征關稅,致使中美貿易戰正式“開打”。由于中美貿易摩擦“白熱化”,美豆成為其中的一個“犧牲品”,或將提振巴西等南美大豆(3658, 72.00, 2.01%)價格上漲,導致國內油廠整體生產成本增加,進而提振國內大豆及豆類產品大幅上漲,刺激國內豆粕現貨價格穩步上行。
同時,由于中美貿易戰開始,令豆粕期貨市場指引多為“外弱內強”。由于中國將對美豆需求進入“低谷”,或將令美豆市場所一直擔心的與中國的貿易關系緊張終于“實現”,致使美豆期貨下挫,而國內期貨市場或將因缺少美豆一方供應而穩中走強。致使國內豆粕現貨價格或將帶來利好支撐。當然,除了中美貿易戰的利好炒作外,我們也不能忽視一些利空影響。
美豆天氣利空頻出
上述簡要說明中美貿易摩擦對豆粕后市的影響,但整體外圍的炒作對國內豆粕價格而言,帶來一波明確的指引,但由于美豆種植情況亦將緩解國內豆粕市場帶來的利多影響。
雖然中國對美豆增加關稅,但由于國內大豆市場需求較高,若巴西豆價格上漲過高,或將導致國內對美豆仍有剛需。由于美豆進入生長周期,加之今年美豆種植面積減少較多,導致天氣炒作對國內外大豆及豆粕影響較高。自6月9日以來,美豆種植情況不斷受累于天氣預報稱主要種植區將出現高溫和降雨,這對于大豆生長是接近完美的天氣,利空美豆。致使后市美豆整體生長周期無意外的情況下,單產增加將成為大概率事件,對美豆及國內豆粕市場而言仍有利空作用。
國內基本面堪憂
由于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國內豆粕現貨價格或將帶來一定支撐,但由于國內基本面欠佳,致使豆粕需求或將難有明顯改善。
首先,國內市場整體對豆粕需求低迷。中美貿易戰開始后,或將刺激終端增加補貨量,但由于國內環保檢查頻率及嚴格度的上升,導致國內整體養殖業進入低迷,加之,國內進入高溫季節,市場對油脂及肉類食品需求減緩,令國內飼料原料需求整體直線下滑。同時,各地豆粕渠道庫存偏多,令各地市場整體豆粕成交及提貨緩慢。
其次,國內豆粕庫存壓力依舊較大。如上圖所示,6月大豆共計將有127船,約811.3萬噸大豆到港。雖然巴西工人罷工延緩大豆集中到港,但由于整體總量較高,致使油廠短期仍將維持較高開機率,導致豆粕供應偏高。同時,如下圖所示,國內油廠豆粕庫存增加較少,但整體豆粕庫存壓力較大。雖然6月上旬山東青島及其周邊地區因上合峰會影響,出現短期停機,但由于地域影響有限且該地區交通亦受到限制,致使國內油廠豆粕庫存壓力依舊較大。
最后,中美貿易戰開始后,或將刺激國內對巴西大豆需求增加。但由于6-8月船期基本已經鎖定,致使大豆原料價格短期仍難有上漲空間。
綜上所述,國內豆粕現貨價格后市將以漲為主,但不易過分追高。雖然中美貿易戰指引國內大豆及豆產品價格帶來支撐,并刺激國內豆粕市場需求整體增加,但由于國內豆粕基本面堪憂,或將導致終端市場對豆粕需求“熱度”減緩。筆者認為,中美貿易戰或將提振國內豆粕市場有10-15天左右的需求高漲,致使筆者建議各豆粕貿易商在未來10-15天內可適度拋售豆粕,不宜補貨。同時,7月6日才實施加征關稅。而根據美國1974年貿易法,特朗普可以將關稅啟動日延后30天;如果美國貿易代表與中國談判取得進展,還可以再延180天,致使豆粕后市仍有較多變故。
來源:糧油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