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宣布對含糖飲料征稅的主體已經增至28個國家和7個美國城市。英國、愛爾蘭和墨西哥皆已身在其中。英國政府于2016年3月16日宣布對含糖飲料征稅。按照規定,如果每100毫升飲料中含有5克以上糖分,需繳稅每升18便士(約合1.60元人民幣);每100毫升含有8克以上糖分,則需繳稅每升24便士(約合2.13元人民幣)。政府給了飲料公司兩年的時間進行調整,如果他們將含糖量減低到該標準以下,就無需被征稅。從今年4月6日開始,英國政府開始正式對市場上的含糖飲料征收“糖稅”。在立法者看來,這項措施的好處是很明顯的:首先可以減少人們在對抗肥胖以及健康疾病上的支出。更長遠看來,也會改善人們的生活習慣。
在政策變化下的驅動下,包括可口可樂在內的不少飲料公司都推出了既有產品的低糖和無糖版本,或者降低現有產品配方中的用糖量。最近,可口可樂澳大利亞公司發布聲明,表示公司從2015年就開始在22款飲料中減少了糖的使用,并計劃“讓所有的可口可樂產品減糖或者完全無糖”。他們計劃在2020年前在全部產品中將糖的使用量減少10%。
可口可樂在澳大利亞的飲料品牌
根據官網信息,可口可樂在澳大利亞目前擁有20個飲料品牌,其中已經推出的低糖和無糖飲料有:甜菊素可口可樂:每罐375毫升含糖19克(此前為40g/375ml),kirks低糖飲料:38g/375ml(含糖量減少4-5%),低糖、甜菊素雪碧:40g/375ml(含糖量減少14%),低糖、甜菊素覆盆子芬達:36g/375ml(含糖量減少19%),低糖lift檸檬味飲料:31.5g/375ml(含糖量減少23%),deep spring橙子味礦泉水:28g/375ml(含糖量減少26%)
糖類產品暫時還沒有受到營養學家的口誅筆伐,但是一罐甜菊素配方的可口可樂含有的糖,就占到了世界衛生組織推薦人體每日最大攝入糖分的37%。其他含糖量更高的產品則含有更多的“甜蜜負擔”。數字的震懾效果甚至好于說教,在如此鮮明的對比下,很多消費者縮回了探向飲料貨架的手。
為了消減人們對于飲料中所含糖分的恐懼,飲料公司開始陸續推出小分量包裝的飲料,并且為常規產品推出無糖版本,使用如甜菊素、安賽蜜、三氯蔗糖和阿斯巴甜等無糖甜味劑來調和口感。倍受關注的甜味劑“甜菊素”取材于含有多種甜菊糖復合物的甜葉菊。甜菊糖進入人體消化系統,最終被結腸中的細菌分解。雖然有甜味,但甜菊素幾乎沒有任何熱量,因此也適合糖尿病患者使用。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食品標準批準了多種甜菊糖復合物的使用,使用名稱為“甜菊素”或者“添加劑960”。甜菊素被很多人稱為天然甜味劑,但其實這種甜味劑經常和糖類酒精(如赤蘚糖醇),或者低聚糖混合使用,要經過高度提純才能使用到食物和飲料中。
但是,關于甜味劑是否真的有益的爭論又開始出現。正方觀點認為,有些研究表明甜味劑有助于減重;反方觀點則認為,有甜味劑反而會促使體重上升,及誘發相關健康疾病,而且甜味劑對于腸道內的有益細菌的作用還需要進一步被評估。此外,飲用低糖或者無糖飲料也不會改變飲料對于牙齒的破壞。因為碳酸飲料本身的酸類屬性,才是對牙釉質造成威脅的元兇。歸根結底,當前的問題是:人們想要健康,但是還沒法跟飲料的甜味說再見。
飲料品牌的營銷活動不能對消費者的呼聲充耳不聞,但他們也不能一下子就和糖分劃清界限。某種程度上,“減糖”策略是他們在“過渡期”采用的一個招數。人們和糖的沖突在近幾十年逐漸變得激烈。一方面是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提升,另一方面則是人們要和糖類對抗的戰場越來越多,戰線越來越長了。不僅碳酸飲料,果汁、運動飲料、能量飲料、乳飲料中都或明或暗地加入了更多的糖。
可口可樂曾經被詬病的問題是可樂中是否含有古柯堿和可卡因,現在全變成了他們的飲料中放了太多糖。為此可口可樂每年都得大筆投資給研究機構,讓科學家們證明,飲料中的糖對身體的傷害沒有公眾想象得那么夸張。眼下,人類和糖的戰役似乎又迎來了一個小高潮。這次,不知哪一方才能取得相對的勝利。
來源:農產品期貨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