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稱,俄羅斯農產品可將美國商品擠出中國市場。由于與中國的貿易戰,美國農產品生產商或離開中國市場,俄生產的豬肉、大豆和葡萄酒尤其有巨大機會填補空缺。
據俄羅斯《消息報》網站3月30日報道,北京可能提高美國產品的進口稅,以回應華盛頓對中國、俄羅斯及一系列其他國家的鋼材和鋁實施的保護性關稅。首批遭到北京回擊的將有美國的食品。相關部門的消息人士對本報表示,對俄來說該局勢開辟了“一定前景”。
報道稱,中美貿易戰3月23日正式打響,當時華盛頓開始對包括俄在內的一系列國家的鋼材和鋁實施高關稅(分別為25%和10%)。限制措施對歐盟國家在最后一刻推遲至5月1日,遭受主要打擊的是中國。
中國的回應是決定對128項美國商品征收15%-25%的關稅,總金額達30億美元。清單當中包括美國的鋼材和鋁,以及各種食品(水果、葡萄酒、大豆、豬肉)。這暫時是初步清單,但中國商務部承諾到3月31日時敲定最終清單。
“俄羅斯支柱”中小企業聯合會會長亞歷山大·加里寧對本報表示,“貿易戰將致使中國尋找其他更有預見性的市場供應商。要知道總是有選擇,而這個選擇會有利于像伙伴一樣與你來往的人,感覺可靠和相互尊重”。
這位專家強調,對中國而言俄羅斯曾一直是這樣的伙伴。加里寧表示,比如現在俄生產者出現了占據豬肉市場的機會,該市場此前由美國把持。
加里寧指出,“這對俄農業來說將是巨大利好”。
報道稱,俄豬肉目前尚未對中國市場供應,但俄農業部消息人士對本報透露,兩國代表已在研究該問題。
俄有關部門的高層人士向本報證實,美國的對華限制措施為相當多種類的俄農產品打開了中國市場。此外,這或提高俄生產的高科技管材類產品的市場份額——北京同樣計劃對美國的同類產品提高關稅。
消息人士指出,“同時有向中國市場推廣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和克里米亞葡萄酒的機會”。
報道稱,中國釀酒葡萄種植面積世界第二,僅次于西班牙,葡萄酒產量位居世界第7,并且在內需增長的背景下葡萄酒進口量連年增長。來自加利福尼亞的葡萄酒占了不小比重,如今有被中國列入限制措施的風險。
“商業俄羅斯”組織聯合主席安德烈·納扎羅夫對本報說:“限制措施為俄羅斯、尤其是克里米亞的葡萄酒釀造商進入中國市場打開了機會。目前俄位列中國20大貿易伙伴之一。考慮到中俄合作和發展聯合項目的能力,俄應至少躋身5大伙伴國。”
俄科學院遠東研究所中國社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安德烈·奧斯特羅夫斯基則指出,加強俄在中國大豆市場的地位最有價值。簡言之,大豆是美國對華出口的關鍵商品之一。
這位專家對本報說:“從價值上看,中國的三大進口商品是電腦主板、石油和大豆。2017年中國進口了9500萬噸大豆。而俄有強大的市場——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阿穆爾州、濱海邊疆區和阿爾泰邊疆區。”
報道稱,由于華盛頓實施保護性壁壘和北京采取反制措施,美國企業也感受到失去中國市場的危險,特朗普的保護主義政策顯然不受他們歡迎。
來源:參考消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