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新華僑報》報道,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雖然已經過去近7年,但是災區食品的安全問題,一直是海內外關心的話題。為了確保災區出產大米的安全性,日本政府自事故發生后,一直采取“全量全袋檢查”制度。
由于耗費的成本及時間巨大等原因,福島縣政府日前在日本農協(ja)和專家等組成的研討會上建議,對福島縣產大米實施的放射性物質全面檢查制度做出調整,在未發出疏散指示的地區,從各市町村和地區抽選部分大米進行檢查。農戶自家消費的大米,則最快從2018年開始采用自愿檢查制度。
福島縣產大米的“全量全袋檢查”制度始于2012年。根據規定,福島縣約170個場所的約1700名檢查人員,每年對35萬噸左右大米進行檢查。
從2015年起,福島縣再未檢測出超標的大米。為此,福島縣政府希望減輕大米檢測的負擔。參加研討會的相關專家未對福島縣的方案提出反對意見。
生活在東京的華人主婦廖倩說,與剛剛發生核電站事故時不同,現在選購大米并沒有特別關注是否是“福島產”。超市里擺放的大米,福島產大米都被放在顯眼的位置,日本消費者購買也很踴躍。而且為了增加銷路,福島縣產的大米,似乎比其它產地的大米還稍微便宜一點。
總體而言,周圍的人對全面檢測過的大米還是比較放心。而且,已經將近3年沒有出現超標的大米,即使不再實行全面檢查制度,也應該沒有太大問題。不過,如果全面檢查制度能夠繼續,還是會令消費者更放心。
一名從事進出口貿易的旅日華人認為,現在福島縣產大米在日本國內的流通,雖然已經恢復如初,但是海外依然心存疑慮,日本政府也在為各國解禁做著努力。即使福島產大米現在已經沒有問題了,但是全面檢查制度依然可以增加世界各國的信任感,為日本的災區食品恢復出口奠定良好基礎。
來源:中國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