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即將來臨,親友團圓少不了聚餐,因此食品安全成為市民關注的熱點。為了保障春節期間食品安全,最近,我市相關部門從“菜場超市打造放心消費環境”“飯店餐館排除餐飲隱患”“酒類食品開展專項抽檢”三大重點全面出擊,為食品安全拉起了一張“防護網”。
“年夜飯”監管成重點
春節期間,不少家庭喜歡在酒店聚餐,餐飲單位成為食品安全的重點監管環節。據市場監管部門統計,今年全市承辦10桌以上年夜飯的餐飲單位共162家,總計4425桌,涉及到大量用餐人員。
對此,日前,市市場監管局以突擊檢查的方式,對全市承辦10桌以上年夜飯的餐飲單位進行隨機抽查,重點對經營范圍、食品安全管理員配備、年夜飯備案、食品原輔料采購驗收、索證索票、加工操作、餐飲具消毒、食品留樣、人員晨檢、食品添加劑使用等方面內容進行檢查。共檢查餐飲單位20家,督促落實問題整改55條。隨后,市市場監管局組織召開全市工作會議,通報督查情況,并開展以“防風險、保安全”為主題的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全市年夜飯訂餐10桌以上餐飲單位和部分中型餐飲單位的分管領導、廚師長、冷菜間負責人均被要求參加。
“通過檢查和約談的形式,切實降低年夜飯環節的食品安全風險,強化經營單位的責任意識。”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除了酒店等餐飲單位,隨著農村家宴中心的利用率不斷提升,也成為年夜飯監管的重點。據了解,日前我市各級市食安辦分赴各地農村家宴服務中心建設及農村集體聚餐申報、指導工作進行專門督查,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總體情況良好。
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4064人次,檢查餐飲單位7146戶次,責令整改問題1356條,立案查處12起。
旺銷食品質量總體良好
春節前夕,酒類等食品迎來旺銷期,市場監管部門聯合相關單位部署開展了多項專項行動。重點對我市各流通市場的飲料、乳制品、炒貨、腌臘制品、糖果以及肉類、蔬菜、水果等春節旺銷食品進行了抽樣檢查,共抽檢重點食品683批次,其中合格產品達到680批次。
“不合格的是一個批次的草莓,顯示多菌靈超標,這是一種廣譜性殺菌劑,另外還有兩個泡菜經檢測顯示不合格,苯甲酸超標。”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不合格產品,采取嚴格的禁售處理。節日期間,還將不定期進行類似的產品抽檢。
近期,市市場監管局加大了對酒類產品重點品種、重點環節、重點區域的日常監管和集中整治,進一步規范全市酒類市場,依法查處無牌無證酒類經營企業,打擊制假售假酒類產品行為,嚴懲制假售假違法分子。去年,全市共立案查處酒類產品案件31件,罰沒款1370余萬元,移送公安2件,追究刑事責任17人次,責令改正26家次。
此外,近期市場監管部門還開展了食品生產企業進口糧食原料專項檢查、畜禽水產品專項整治工作和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的專項整治。
農貿商超“品質”建設
作為節日市場的核心環節,農貿市場和商場超市成為春節食品安全監管的重點。
記者在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近期,我市集中對包括批發市場、商場、超市、農貿市場等重點場所在內的食品銷售企業開展監督檢查,排除風險隱患,不讓不合格的、有風險隱患的產品流入市場和餐桌。
“目前,全市有64家城區農貿市場建立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和快速檢測體系,每家市場創建農產品快速檢測室,并為市民提供免費檢測服務。其中28家農貿市場還探索農產品交易電子追溯體系建設。”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建議,市民可以通過手機支付寶、微信等形式開展交易,既便利,又能實現信息追溯。
此外,市場監管部門目前正在麥德龍和世紀聯華兩家大型超市推行“品質食品示范超市”建設,積極推廣高端食品品牌。通過從全國各地引入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等“三品一標”食品,為市民提供更多消費選擇。
發布會上,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也對市民的節日消費作了溫馨提醒,建議大家在購買食品時注意生產廠家、日期及相關標識,包括預包裝食品有無標識、散裝食品是否有標簽標注、進口食品的包裝上要有中文標簽,購買鮮活農產品要選擇正規商場超市、保留購買憑證便于維權等。
來源:紹興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