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經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決定,將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監管的過渡期政策再延長一年至2018年年底。這已經是第二次過渡期政策的延長。業界普遍認為,跨境監管過渡期的再度延緩向整個行業釋放了積極信號,不僅給予跨境進口行業更長的調整期,更體現了政府對跨境電商的認可和支持,有利于跨境進口電商作進一步調整和整合。
政策:再延過渡期
過渡期政策延長指向的正是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稅收新政,即“4.8新政”——2016年4月8日,財政部、發改委等11個部門制定的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政策正式實施,將行郵稅改為綜合稅,并對進口貨物實施一般貿易監管模式。彼時,行業方興未艾,處于初級發展期,部分跨境進口行業不能迅速適應新政,出現了大量進口貨品積壓,各大跨境電商平臺正面清單外的產品下架,跨境電商行業短暫進入“熔斷”狀態。
隨后,相關部門對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新政中有關監管要求給予一年過渡期。2016年11月,過渡期進一步延長至2017年底。而此次會議,決定將過渡期再次延長一年(至2018年年底)。這意味著,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監管將進入第三個過渡期。
根據過渡期政策——《海關總署辦公廳關于執行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新的監管要求有關事宜的通知》顯示,過渡期內,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監管將繼續按照“4.8新政”發布前的試點模式進行監管:天津、上海、杭州、寧波、鄭州、廣州、深圳、重慶、福州、平潭等多個試點城市經營的網購保稅商品“一線”進區時暫不核驗通關單,暫不執行化妝品、嬰幼兒配方奶粉、醫療器械、特殊食品(包括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等)的首次進口許可批件、注冊或備案要求。
從突如其來的“嚴苛”新政到新政暫緩,讓很多因政策紅利而快速興起的跨境電商企業經歷了過山車式的體驗。業界認為,過渡期繼續延長,可以化解市場對未來走向的部分擔憂。另外,保持政策環境的連續穩定有利于總結行業特點、發展趨勢,完善相關制度。
對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例行發布會上表示,這一政策主要考慮三個方面因素,一是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增加了我國市場的有效供給,推動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了國內消費升級;二是縮小了進口消費品境內外價差,吸引了境外消費回流,滿足了消費者多元化的消費需求;三是目前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規模較小,保持政策環境的連續穩定有利于我們更好地總結行業的特點和發展趨勢,完善相關制度。
業界:迎行業利好
受訪的多位跨境行業人士、專家認為,該政策透露出對跨境電商的認可和支持,對于行業發展是一個利好消息。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對跨境進口電商而言,過渡期延長有利于其作進一步調整,繼續通過“行郵稅”以降低運營成本,同時減少個人用戶所繳的個人消費稅。此番政策利好在“雙十一”等大促前釋出,將進一步刺激海淘勢頭,并推動消費升級和供給側改革。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天貓國際、京東全球購、網易考拉海購等跨境電商平臺了解到,在過渡期內,這些平臺在消費升級和政策緩沖期內,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在溯源、質檢等方面也都做了不少嘗試,圍繞這些要求積極開展工作。
“在各方都沒有看清行業方向時,用過渡期來緩沖是最好的方式。”天貓國際副總經理邢悅說,跨境電商監管過渡期再次延長說明了政府層面對行業創新模式的認可,因為整個跨境電商是一個全新的行業,跟傳統的貿易以及其他相關業態系統都有不同,尤其是貿易主體一般為普通消費者,這種主體普惠化、貿易碎片化的創新業態,可以給予先行先試并容錯試錯。
在京東全球購相關負責人看來,不管是延期還是新政策的加強監管,更嚴格守法的跨境電商平臺總會得到更多的市場優勢,這對于跨境電商市場的整體形象會是一個積極的促進作用。目前跨境政策縮小了進口消費品的境內外價差,這也吸引了境外消費回流,滿足了更多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
網易考拉海購方面則表示,跨境電商政策還處于不斷成熟的過程中。無論是綜合試驗區的實施范圍正在不斷擴大,或是相關法規及消費者權益保護措施的不斷完善,都處于一個進化的過程,因此政策繼續延期也是可預期的。伴隨著各項試點及政策法規的完善,跨境電商市場還將迎來新的發展。
邢悅認為,經過一年多的過渡緩沖,整個行業已經逐漸走上更規范的道路,好的監管方式會逐漸出臺。我們認為跨境電商正經歷三個階段,即1.0階段是在“先發展后規范”,2.0階段則是“規范中發展”,現在我們進入3.0階段,等我國政策穩定且有了成功的實踐基礎后,把政策、監管思路向全球開放,復制推廣到更多國家,支持整個普惠貿易,不但適用于進口,也適用于出口。
得益于“跨境電商的保稅模式”政策紅利,中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行業發展迅猛。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7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3.6萬億元,同比增長30.7%。其中,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2.75萬億元,進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8624億元。
行業:呼吁采用“負面清單”
此次過渡期再延長一年,為2018年以后留下了許多懸念。受訪多位業內人士認為,盡管相關部委給出了政策過渡期,但并未完全化解市場對未來走向的擔憂,從行業角度來看,希望有一整套的制度安排,比如奶粉配方注冊,化妝品的注冊,寵物食品的許可機制等,呼吁有關部門考慮出負面清單,提高監管限值,多管齊下讓跨境電商平臺健康快速發展。
不難看出,跨境保稅進口是一個創造性的模式。這種新興的特殊產業也對傳統監管帶來了挑戰。用定制貿易時代、大宗型進口渠道的監管模式很難滿足跨境進口這類多批次、小批量、爆發性的電商訴求,對各個涉及的監管部門來說都是一個巨大挑戰。有業內人士建議,希望給予行業一個明確的定性,包括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暫按照“個人物品”監管。
“未來希望能推動平臺+監管部門的管理機制,能動態管理跨境商品貿易,另外還可引入信用管理機制。”邢悅說,在此,我們也呼吁跨境進口電商行業自律,從自我做起保護行業發展。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王健建議,這些政策方向也讓中國的跨境電商發展孵化規則,在“一帶一路”建設和全球市場轉型中產生先導作用。他說,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為中國消費者帶來福利,讓中國市場與國際市場統一,為中國產業升級帶來刺激作用,也緩解貿易不平衡,為中國跨境電商企業全球布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政策的延續是一個好信號,說明中國市場的開放,對跨境電商全球發展的支持,也為全球中小企業帶來發展機遇。
來源:經濟參考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