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怎么會相信紫菜是塑料做的呢?”老牌紫菜生產企業人曾華青(音)暗自納悶。這天是2月17日,曾華青收到顧客發給他的一段10秒的小視頻,畫面顯示紫菜里面出現黑色塑料薄膜,這包紫菜正來自他的公司。曾華青告訴顧客這是謠言,沒有把視頻放在心上。但是沒過多久,就出事了。
第二天,干了17年的曾華青才發現,這一段他原本沒放在眼里的視頻已在網上瘋傳,微博閱讀量高達200萬次。微博是中國最火的社交平臺,每月活躍用戶達3.13億人。曾華青說,很快晉江市的紫菜批發價就跌落了一大半。占據全國紫菜產品70%的份額的晉江市是中國南部沿海城市,曾華青的公司也在這里。
在中國眾多引發熱議的造假食品中,這段“塑料紫菜”視頻只是其一。食品污染事件以及接二連三的對假食品的揭露報道,讓中國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問題愈發擔憂。可是如今,一些揭露報道也變成了假的,這給消費者和制造商帶來一種更加不確定的氛圍。 “凡是涉及健康與安全的問題,都是公眾最關心的,這很正常。但中國特殊就在于,我們確實有很多食品安全問題,”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新聞系主任朱穎說,“所以有關食品的謠言每次擴散也很快。”
其實,不只是企業人曾華青將這段視頻視作謠言,中國食品安全官方也強烈駁斥了該視頻,稱其來源并未查明。視頻中的人將紫菜浸泡后用力撕扯,以表明紫菜像塑料薄膜一樣,半透明并且扯不斷。但是,中國一個非盈利的食品信息組織負責人表示,其實,紫菜在冷水中浸泡后就應該是半透明的,視頻中出現紫菜扯不斷的情況,是因為泡紫菜的水溫度不夠。
隨后,在2月27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局長畢井泉也就“塑料紫菜”事件做出正面回應,稱“塑料紫菜”系造謠事件,任何造謠者都可能面臨拘留處罰。
但是此事件已對產業造成巨大沖擊。據曾華青說,“短短一周的時間,紫菜的批發價就從8萬元/噸降至4萬元/噸。而晉江每年賣出的紫菜約有2萬噸。”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