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消息:由于南美大豆產量預期不斷上調,當前巴西大豆收獲工作過半,即將進入出口高峰期,南美大豆與美國市場形成有力的競爭,給美國大豆市場帶來較大壓力,使得美豆價格連續第七日下跌,擊破1000美分關口,再創兩個月以來新低,周二晚芝商所旗下的cbot大豆5月合約報收至999.25美分/蒲式耳,較前一日跌6.75美分或0.7%,較1月中旬創下的年內高位1088.25美分/蒲式耳大跌逾8.2%。
因種植面積預估提高,2017/18年度美國大豆豐產前景樂觀。美國大豆和玉米價格比被視為評估這兩種農作物經濟效益吸引力的主要因素,從歷年美豆/美玉米比價圖里面可以發現,1961年至今大豆與玉米的比價均值為2.42左右,如果比價高于這個2.42,那么下一年度農戶對于播種大豆興趣將明顯上升。雖然近來美豆期價回落至1000美分附近,但美玉米期價同樣也在下跌,使得目前5月大豆期約與5月玉米期約的價格比位于2.76上,去年同期2.41,而11月大豆期約與12月玉米期約的價格比也收在近幾周來的高點2.59,去年同期2.32,目前無論是近月還是遠月期貨價格比值,均明顯高于上一年同期,收益效應將驅動美國農戶2017年更多種植大豆,而不是玉米。2017年美豆種植面積因此或將繼續增加。日前知名私營分析機構inform把2017年美國大豆播種面積預測數據提高到8870萬英畝,比其1月份的預測值增加逾2.1萬英畝,而美國農業部在更早些時候舉行的年度農業展望論壇中稱2017年美國大豆播種面積將達到8800萬英畝,大幅高于2016年的8340萬英畝,我們按最低的8800萬英畝這一種植面積測算可知,只要單產達到49蒲式耳/英畝,就能輕松超過去年的產量值43.07億蒲式耳,而2016/17年度美豆單產已經達到了每英畝52.8蒲式耳,所以除非遭受極端天氣影響,否則2017/18年度美國大豆豐產前景樂觀。
中國大豆種植方面,因國家政策指引,未來大豆種植面積趨升。翻開國內農作物種植史可以發現,過去12年我國玉米播種面積已經增加了2.1億畝,增加的產量占整個糧食產量增長量的57%,導致玉米庫存積壓嚴重,目前國儲玉米庫存仍達到2.3億噸以上,去庫存任務艱巨。調減非優勢產區的玉米種植面積,成為中國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2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公開發布《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這是21世紀以來政府連續發出的第十四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文件明確提出,“按照穩糧、優經、擴飼的要求,繼續調減非優勢區籽粒玉米,增加優質食用大豆、薯類、雜糧雜豆等。鞏固主產區棉花、油料、糖料生產,繼續開展糧改飼、糧改豆補貼試點。”在一號文件政策指引下,2017-2020年我國大豆種植面積傾向于擴大,未來國內大豆供應增加可期。
根據agrural數據顯示,截止上周巴西大豆收獲工作已經完成56%,不僅快于去年同期的52%,也遠高于五年均值的47%。隨著收獲工作的推進,產量前景愈加明朗,多家機構紛紛上調巴西大豆產量預估。上周巴西農業部下屬的國家商品供應公司將大豆產量預測值上調至1.076億噸,比上月預估水平高了200萬噸,其后美國農業部也在3月供需報告中將巴西大豆產量預估上調至1.08億噸,比上月預估高了400萬噸,比去年產量則大增1150萬噸,同比增幅達到8.8%。由于巴西大豆儲存設施不足,無法和美國相比,巴西農戶無法儲備大量大豆,巨大的產量將在較短時間內形成供給。
美國農產商對行業前景樂觀指數仍處高位
另外,芝商所與美國普度大學合作的ag barometer(農產品行情晴雨表)3月7日公布最新數據,這是綜合400家美國農業生產商的每月調查,2月份農產商對行業前景的樂觀指數為134點,雖然從1月份的153點高位略為回落,但仍是該數據自2015年秋季開始統計以來第二高位。
三分之二美國農產商預計大豆今年較玉米更有利可圖
ag barometer分析指出,隨著美國主要玉米帶的春季種植期即將來臨,生產者正在確定最終種植規模。2017年cbot玉米與大豆的預期利潤率將是決定作物結構的關鍵因素之一。三分之一美國農產商對ag barometer表示,預期玉米在2017年將更更有利可圖;三分之二則預計大豆今年將更新有利可圖。具體狀況可能要求3月底美國農業部公布的種植報告才能對后市有更多啟示。
因此,在南美供應壓力不斷顯現之際,美國農戶預期在下一季播種更多大豆,美豆面臨出口下滑和新年度種植面積大幅增加的雙重壓力。而最大的大豆消費國中國仍處于消費淡季,中國油廠壓榨利潤不佳或影響其后期采購步伐,以及中國國內大豆種植面積的增加,均將施壓于美盤,近階段cbot大豆價格整體弱勢或難改,主體波動區間或在970-1070美分區域。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