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典型食物網中,太陽是能量的最終來源。植物利用光能經由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動物食用植物或其他動物。但在海洋中,一些生物體卻從化學合成細菌中獲得能量。近日,研究人員在《當代生物學》上報告稱,在淺海水域,化學合成也起到意想不到的重要作用,喂養了中美洲最盈利的漁場生物:加勒比龍蝦。
研究人員表示,滿月蛤從生活在其腮肉下的化學合成菌中獲得食物,而滿月蛤構成了龍蝦20%的食物。這些發現提供了化學合成制造的初級產品為重要商業漁船作業作出貢獻的首個實驗證據,這些龍蝦每年產生超過4.5億美元的收益。
“我們發現加勒比龍蝦的很多食物是一種蛤,這種利用自身化學合成菌制造食物的蛤并不常見。”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nicholas higgs說,“這種化學合成食物源代表了對以光合作用為基礎的傳統食物鏈的替代。”
在陽光無法到達的深海環境中,化學合成被認為是重要的基礎能量來源。另一方面,生活在淺海海草中的滿月蛤在食物鏈中的作用一直成謎。在新研究中,higgs和同事在監測龍蝦時發現,這些生物在“津津有味”地咀嚼滿月蛤。科學家在對龍蝦組織進行了穩定同位素分析后,認為滿月蛤構成了龍蝦1/5的食物。對于一些龍蝦種群而言,這一數字還會加倍。
研究人員指出,這些發現表明,龍蝦飲食的很大部分來源于利用化學能量制造食物的蛤。這有助于解釋加勒比龍蝦場高產量與附近海草環境的關系。海草環境和化學合成產量對龍蝦有重要作用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