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東海岸污染嚴重的河口,例如新澤西的紐瓦克灣和弗吉尼亞的伊麗莎白河,生活著一種小條紋魚,它對有毒廢棄物的抵抗性超過了普通魚類8000倍。
這種生活在泥水里的小條紋魚,又叫鳉魚。由于它體型小,又有美麗的外表,成為水族館里最受歡迎的一種魚。對于生物學家來說,它也是最受歡迎的,因為它具有代表性,被稱為是污染環境中的水生金絲雀。
當地時間12月9日,《科學》雜志刊發了關于鳉魚的新發現:為了生存,它們的遺傳基因發生突變,從而能忍受河流里的有毒廢棄物。“對于這些有化學污染的惡劣環境,它們有著極強的承受力。”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環境毒理學家,也是論文的通訊作者安德魯·懷特海德(andrew whitehead)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在上述的污染地,二噁英、多氯聯苯(pcb)和重金屬的混合比其他地方高出8000倍,這樣的環境會讓大多數的鳉魚翻肚皮。但懷特海德發現,大西洋鳉魚不僅能夠耐受這個港口的有毒環境,似乎還在那里蓬勃生長。
懷特海德和他的團隊,在美國東海岸重污染地區收集了400種大西洋鳉魚,并將它們的基因進行了排序。結合文本的進化指示,他們發現相似的突變在每個群體內的相同基因中都獨立出現。
即使受有毒物質影響導致細胞損傷,這些基因突變讓鳉魚關閉了分子通路(編者注:分子通路,是外界信號從細胞外到細胞內傳遞的信息通道。細胞要根據這種信息作出反應,通常利用受體、通道蛋白和信號分子進行放大和整合)。更讓人意外的是,它們成為了唯一能生活在污染水源里的鳉魚。如果將它們放在清潔環境里,它們反而并沒有什么優勢。
發現海洋生物能適應致命的污染環境,就像我們能在空氣污染環境中吸到一些新鮮空氣一樣,但這樣的發現帶來的并不全是好消息。
“可惜的是,大多數我們關心的物種都不可能適應這些快速的變化。因為它們沒有如此高水平的基因變異,允許它們快速演變。”懷特海德解釋說。
鳉魚的優勢是它們的基因具有多樣性,允許他們在出現隨機的基因突變時存活,直到獲勝的組合出現。
“當環境變化時,你有必要的籌碼在手,這是非常重要的。”懷特海德說。
但對于高度進化的物種來說,不良的基因突變對于其生存有更大的影響。
因為基因突變都是有代價的。為了能適應有毒的環境,物種的多樣性減少了,它們成為了進化度更高的物種。對于未來致命的環境變化,可能會導致它們更早的死亡。
雖然這個研究發現對于鳉魚來說是一種勝利,但對于它的捕食者來說,情況并非如此。鳉魚是大魚或者鳥兒的食物,現在還沒有研究證明以鳉魚為食的生物,包括處在食物鏈頂端的人類,會受到什么樣的影響。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