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一項新研究表明,食用紅肉可能與一般人群中腎功能衰竭風險升高有關,而偶爾用其他蛋白質食物來源取代紅肉的做法可以顯著降低這一風險。這一發現將刊登在即將出版的一期《美國腎病學會雜志》上。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7月14日報道,越來越多的人正患上慢性腎病,許多人甚至進而發展成為終末期腎病,需進行透析或腎臟移植。目前的膳食指南建議限制飲食中的蛋白質攝入量,從而控制慢性腎病,使其延緩發展為終末期腎病。不過,限制蛋白質總攝入量或限制特定蛋白質食物來源的攝入量可延緩一般人群的腎功能衰竭的證據有限。
報道稱,為了研究主要蛋白質食物來源的攝入量與腎功能之間的關系,高運培(音)博士率領的一個小組對新加坡華人健康研究項目的數據進行了分析。研究對象是63257名新加坡華人,其紅肉攝入量的97%是豬肉。其他蛋白質食物來源包括家禽、魚/貝類、蛋類、乳制品、大豆和豆類。
經過平均15.5年的隨訪后,研究人員發現,紅肉的攝入量與終末期腎病風險升高有著緊密聯系,呈劑量相關性。相比紅肉攝入量最少的人群(最低的25%),紅肉攝入量最高的人群(最高的25%)患終末期腎病的風險高40%。食用家禽、魚、蛋或奶制品則沒有發現有這種聯系,而食用大豆和豆科植物似乎還略有保護作用。用其他蛋白質食物來源取代紅肉的做法可降低終末期腎病的風險,最大降幅可達62%。
高運培說:“我們開始研究時是想看看應給予慢性腎病患者或擔心腎臟健康的普通人群有關蛋白質食物來源的建議。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這些人仍可以維持蛋白質的攝入量,但可考慮改用植物性來源。但是,如果他們仍然選擇吃肉,那么魚/貝類和家禽相比紅肉來說是更好的選擇。”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