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7月19日印度媒體新德里電視臺消息,7月17日起,印度北方邦(uttar pradesh)埃塔(etah)和法魯卡巴德(farrukhabad)出現假酒中毒事件,目前已經造成33人死亡,超過24人嚴重中毒,正在當地醫院接受治療。事故原因仍在調查當中。據當地警方稱,當地時間18日晚又新增4例死亡。截至目前死亡33人中,其中29人來自埃塔,4人來自鄰近的法魯卡巴德。
北方邦首都勒克瑙的警官表示,此次事件的主要被告人sripal lodh已經被捕。11名相關部門官員和警察已經因此被停職。
北方邦警察局長賈維德•艾哈邁德(javeed ahmed)此前已經針對假酒的制作和販賣采取了行動,共計已有1621人因為私釀假酒被捕,涉及1585個案件。“銷毀了36121升假酒和7輛運輸汽車,搗毀197個制酒窩點”,警方稱。在警方對15個可疑地點的突襲檢查中,共有4個非法釀酒工廠被發現。
印度此類假酒奪命的悲劇在近幾年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2009年7月古茶拉底邦的假酒中毒事件中共有107人死亡;9月北方邦有至少30人死于假酒;2010年2月泰米爾那德邦有至少10人因此身亡。2011年12月,近170人在西孟加拉邦東部州因酒精中毒死亡;2013年10月北方邦再次出現假酒致死事件,至少42人死亡。2015年1月,北方邦首府勒克瑙有29人死于假酒中毒;6月印度孟買一周內酒精中毒死亡人數上百,是印度十年來最嚴重的一次假酒案件。
頻頻發生的假酒事件中,受害者一般都是印度貧民窟的居民。對很多貧民窟內從事體力勞動的人來說,酒精是日復一日的疲憊生活中僅有的安慰。而購買一瓶合法生產和售賣的酒,需花費全家3天的生活費。非法釀酒商遍趁機利用貧民想便宜喝酒的心理,出售廉價自釀酒。在印度,因為喝假酒導致生病的事情屢見不鮮,居民甚至對此習以為常不去就醫會或報警。
《青年參考》15年7月版稱,在印度,窮人消費的“村釀”被直截了當地叫做“酒”,而該國的正規酒類則被稱為“印產洋酒”,是制糖工業的副產品。
bbc稱,“村釀”通常是經過蒸餾的蔗糖和氯化銨。酒精蒸餾需精確把握溫度,如果溫度超過一定水平,就可能生成甲醇。有些黑心制酒商還會故意添加化學品和香料,增加酒精濃度或改善口味,而這些添加劑可能和其他成分發生化學反應。英國《柳葉刀》醫學雜志稱,印度消費的酒類飲品中,超過2/3是地下“村釀”。
而印度警方則形同虛設,警方的默許甚至包庇也導致了非法釀酒商更加猖獗。“沒有當地警察的默許,這個生意肯定進行不下去。”孟買的退休警察達塔•賈達夫對bbc說,“區域內的所有警察都知道制酒的是誰。”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