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親朋相聚免不了各種宴席,然而,合家團圓的歡樂氣氛中也有不和諧的聲音——因吞食棗核、魚刺、堅果等造成的氣管及食道異物事件頻頻發生。據清遠市人民醫院統計,近半個月來,該院耳鼻喉科處理氣管異物4人,食管異物11人,鼻腔異物19人,外耳道異物4人,取出下咽部異物魚刺49人。
耳鼻喉科主任陳翠芳提醒市民,很多時候父母往往只留意小孩子是否吞食異物,對于老人家卻有所忽略,“其實老人與小孩都是食道及氣管異物的高發群體,吃的食物都要斬碎煮爛”。
骨頭卡喉小兒聲嘶氣喘
小丁才剛滿一歲,除夕中午吃了爺爺煲的雞米粥,次日說話的聲音顯得有些不正常。“第一天沒有什么異樣,第二天一開口說話才發現他聲音嘶啞,時不時感覺吸不上氣,甚至有點氣喘。”小丁爺爺說,他已經把雞肉剁碎了,粥里面應該沒有雞骨頭。他揣測,小丁很有可能是誤食了餐桌上剩下的雞骨頭。
無奈之下,只好將小丁送去市人民醫院。“果不其然,醫生發現小丁確實誤食了雞骨頭,卡住了食道。”陳翠芳介紹說。
無獨有偶,年初二那天,該院還接診了一位70多歲的患者張阿姨。張阿姨子女都不在身邊,于是到弟弟家吃年夜飯,可是剛吃第一口骨頭就卡在了食道內,想著在做客,張阿姨默不作聲,即便弟弟一次又一次地給她夾菜,她也以“胃口不好”婉言拒絕。
直到年初二,張阿姨的弟弟發現她確實有些異樣,細問之下,張阿姨才告知實情,最后被送到醫院進行救治。由于沒能及時取出骨頭,張阿姨的食道損害得比較嚴重。
掌握兩種氣管異物急救法
陳翠芳介紹,每年春節前后都是氣管異物意外傷害的高發期,耳鼻喉科中因氣管異物就診的患兒,比平時明顯增多,由于其發病驟然,病變迅速,危險性大,是導致孩子意外死亡的常見原因。據清遠市人民醫院統計,近半個月來,該院耳鼻喉科處理的氣管異物4人,食管異物11人,鼻腔異物19人,外耳道異物4人,取出下咽部異物魚刺49人。
陳翠芳認為,家長應掌握兩種氣管異物家庭急救法。第一種是催吐法,一旦幼兒發生氣管異物,家長可立即向患兒口腔內伸進食指、筷子或牙刷柄之類的東西,直達咽部,刺激其咳嗽、嘔吐,以利于異物排出;也可以讓孩子趴在家長膝蓋上,頭朝下,家長用手拍孩子后背,促使異物排出。
第二種是腹部沖擊法,家長站在患兒身后,從背后抱住其腹部,雙臂圍環其腰腹部,一手握拳,拳心向內按壓于受害人的肚臍和肋骨之間的部位;另一手成掌捂按在拳頭之上,雙手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擠壓,反復實施,直至阻塞物吐出為止。
如果上述方法無效,馬上將病人面向抱著他的人側身抱起,使頭部枕在抱他的人的左臂上,這樣抱時可以讓較小的異物較為順利地進入較為粗短的右側支氣管內,避免異物在氣管內上下活動或長住,而讓右側支氣管堵塞,使左側支氣管可移動而進行呼吸,為去醫院搶救贏得寶貴時間。在采取搶救措施的同時,家長要記得呼叫120,并盡快送往附近的醫院,途中不要停止搶救。
異物卡喉切勿強行吞咽
陳翠芳告訴記者,收治的病人中多是兒童和老年人,兒童天性頑皮好動,喜歡把硬幣、證章或其他小物品放入口中,哭鬧或嬉戲時,偶有不慎就會吞入食管;老年人則是因為牙齒功能不行,當飲食過急或進食時精神不集中,出現“囫圇吞棗”的現象,容易使棗核、魚刺、雞骨、肉骨等被吞入食管。
陳翠芳認為,當家人被魚刺、魚骨頭、雞骨、鴨骨、鵝骨等卡住咽喉時,千萬不要自己在家強行咽飯團、青菜、喝醋或者用手指扣咽喉,以免造成二次傷害,最好立即到醫院,醫生會根據檢查,確定是否有異物卡住,并根據異物卡住的地方采取不同的方法將異物取出。切忌存著異物會自行滑落胃腔的僥幸心理,讓食管異物長時間停留在體內,以免造成無可挽回的結局,導致讓人抱憾終身的悲劇。
那么如何預防食管異物發生?陳翠芳建議,進食時細嚼慢咽,不宜過于匆忙;教育小兒改正口含小玩物的不良習慣;幼兒哭鬧或嬉戲時勿進食。
陳翠芳提醒市民,為了過一個健康的春節,不讓疾病破壞節日的喜慶氣氛,大家一定要增強節日防病保健意識,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害和損失,若發現或懷疑氣管異物或食管異物,應立即前往醫院就診。
提醒
嬰幼兒如何避免呼吸道異物
其實很多氣管異物是可以避免的,特別是小兒呼吸道異物,所以正在哺養嬰幼兒的家長更應注意以下問題:
1.4歲以下嬰幼兒,喂給較硬的花生米、黃豆、玉米、瓜子、核桃仁等食物,最好碾碎后再讓其吃。
2.孩子吃東西時,不要責罵、恐嚇、逗樂,因大哭或大笑時,均易將口內食物吸入氣管。
3.不要讓孩子在吃飯時亂跑亂跳,互相打鬧,以免跌跤造成食物嗆入氣管,大人更不能在孩子吃東西時突擊其背部,以免發生食物嗆咳而出現意外。
4.在給嬰兒調劑食品時,要避免混入硬物雜質,如水果類先去核,魚類先去刺,不易嚼爛的食物,先研碎再喂。
5.不要讓孩子玩耍紐扣、玻璃、石子、硬幣或細小拼裝的部件,更不能讓其放進口里含著玩,或將小物件塞入鼻前孔及外耳道內。
6.嬰幼兒因病服藥時,不能給其完整的藥片,只能服藥粉或藥水,更不能在小兒拒服藥物時硬捏著鼻子灌,以免發生意外。
科室介紹
清遠市人民醫院耳鼻喉科是廣東省臨床重點專科,該科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設備、技術、人才、服務等全方位的發展。現有醫護人員共計36人,醫生16人,護士16人;擁有碩士研究生及在職研究生8人,本科8人。病床55張,年平均門診6萬人次,年手術量1千多臺,年住院2千人次,科室擁有各種先進的系統醫療設備,能夠滿足耳鼻喉科各種診療的需求。科室不斷解決耳鼻喉領域的難題,在耳鼻喉的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診治方面具有一定的成就,尤其是在鼻息肉、鼻竇炎、鼻咽部良惡性腫瘤、小兒腺樣體肥大、耳聾、耳鳴、中耳炎、喉部良惡性腫瘤等領域的診斷及治療達省內先進水平,已成為輻射粵北地區的耳鼻喉科治療中心之一。2015年開始開展人工耳蝸手術,讓先天性耳聾及語后聾患者走進有聲世界,科室從2012年開始開展低溫等離子溫控消融手術,為一千多名患者解除睡眠時打鼾的癥狀。
專家檔案
陳翠芳,清遠市人民醫院耳鼻喉科主任,主任醫師,醫學碩士,具有扎實的專科理論知識,畢業后在清遠市人民醫院從事耳鼻喉科臨床科研工作,對本專業疾病的診療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在耳聾、耳鳴的診斷治療、中耳炎手術、鼻內鏡下鼻中隔偏曲矯正、鼻息肉、鼻竇炎及鼻腔鼻竇良惡性腫瘤手術、扁桃體、小兒腺樣體低溫等離子手術、喉部良惡性手術等領域具有獨到之處。發表耳鼻咽喉專業學術論文數十篇,獲得清遠市科研項目立項及成果多項。
坐診時間:星期一全天
文/圖:劉秋宜 何京鴻 彭可明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