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布宜諾斯艾利斯11月13日電 阿根廷恩特略里奧斯省與科聯特斯省以稻米種植為其經濟支柱產業。2015年阿根廷稻米出口量下降至25年前的水平,根據官方數據,截止到9月份裝船量僅為18.8萬噸。而在2014年的前7個月稻米累計出口達 44.6萬噸。這一形勢對于數千名巴拉那河岸的種植戶,以及一個能夠產生兩萬名直接就業崗位的生產業來說是災難性的。造成稻米出口下降的原因包括匯率下跌、通脹高企、成本奇高、國內稅收壓力太大,以及區域經濟里的一些有共性問題。
根據阿根廷《新大陸周刊》報道,目前稻米出口只及正常出口水平的30%,導致了國內稻米庫存量超標。阿根廷國內市場通常只能吸納35%的產量,結果造成米價下跌,以及播種的預期降低。恩特略里奧斯省谷物交易市場的報告顯示,目前該省的稻米播種量在新季度只完成了11%。
面對出口崩潰的局面,恩特略里奧斯省稻農業商會的主席賈德亞指出,稻米加工業也處在嚴重的萎縮之中。目前總產量只有81.1萬噸的帶殼米,同比下降47%,最大的風險是增加的庫存無法在2015年售出。
伊拉克是阿根廷最大的稻米進口國,迄今為止,阿根廷向伊拉克出口稻米60000噸,另外90000噸出口至巴西、智利、古巴。由于稻米價格明顯缺乏競爭力,阿根廷稻米在巴西市場的份額正逐漸被巴拉圭所取代。根據稻米之路網站的數據,傳統上巴西進口大米的35%來自阿根廷,而現在僅為15%。
阿根廷的生產商表示,政府和委內瑞拉曾經簽有稻米銷售協議,但是從2014年以后就被終止,而且沒有給出任何解釋。現在唯一的救市希望是重啟這一協議,把90000噸庫存的帶殼米售給委內瑞拉。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