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美國人吃飯幾乎頓頓離不開玉米和大豆。蘇打水中的甜味劑是高果糖玉米糖漿,牛排塊來自吃大豆飼料的牛身上……在美國的食物鏈中,數種主要農作物占據著主導地位。現在,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對美國的糧食保障而言,這一趨勢令人擔憂。
據美國石英財經網站10月13日報道,在《科學公共圖書館·綜合》期刊今年8月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中,美國研究人員首次對物種多樣性下降速度進行了量化。由于美國人嚴重依賴主要商品作物,部分區域的物種多樣性降幅高達19%。
人們早在幾十年前就認識到了作物物種多樣性下降的危險:由于農民種植的玉米等商品作物越來越多,他們種植的其他作物不斷減少,導致作物多樣性下降。而隨著作物多樣性下降,病蟲害和氣候變化等問題更容易影響到美國的糧食供應。
研究小組發現,1978年至2012年,美國農業生產中的總體作物物種多樣性下降了約10%。研究小組成員來自堪薩斯州立大學、北達科他大學和美國農業部。
研究人員還發現,“心臟地帶”的作物物種多樣性下降了約19%。“心臟地帶”歷來被稱為“玉米帶”,包括伊利諾伊州、艾奧瓦州、印第安納州和密蘇里州大部以及俄亥俄州、明尼蘇達州、南達科他州、內布拉斯加州和肯塔基州等地的部分地區。在一些較小的地區(包括西岸一個盛產水果蔬菜的地區),作物物種多樣性一直保持高水平,有一個地區的作物物種多樣性甚至出現上升。
研究人員在研究過程中使用了美國農業部30年的普查數據。相關數據每5年收集一次。
研究小組負責人喬納森·阿圭勒在接受石英財經網站記者采訪時表示,物種多樣性下降可能是幾個因素所致,包括經濟原因和技術水平提高導致種植玉米和大豆利潤最高、實行將乙醇作為替代燃料進行推廣之類的政策、中國對美國大豆的需求不斷增加等。
但他仍對美國扭轉這一趨勢充滿希望。研究人員在報告中寫道:“從理論上說,作物物種多樣性的變化較快,所以迅速發生積極變化的可能性相當大。”(編譯/金進龍)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