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華財經在線》6月1日報道,中國市場對于乳制品快速增長的消費需求促使近年來全球乳品價格上漲,預期其需求持續增長也是許多乳業投資的決策基礎。
報道稱,國際乳制品價格仍保持下滑勢頭。5月中旬最近一次全球乳制品交易拍賣平臺(gdt)均價下跌了2.2%,至每噸2,472美元,創下五期連跌,而上次跌至該價位還是在2009年9月。全脂奶粉價格下跌了0.5%至每噸2,390美元。澳乳業局分析師john droppert指出,全脂奶粉價格已經穩定住了,但還沒有出現預期中的反彈。脫脂奶粉價格為每噸1,992美元,droppert將之描述為“很糟糕”,而這也是2008年gdt開辦以來創下的最低價。
報道稱,盡管乳品價格走勢相當平淡,今年全球牛奶池預計保持增長。不受配額限制的歐洲奶農們已完成兩個月的產量目標。澳大利亞方面,據澳乳業局數據,2014-15財年內,截至今年4月份全澳牛奶產量同比提升2.9%。與去年同期相比,塔斯馬尼亞增長11%,維州上漲2.3%。西澳牛奶產量連續大幅增長,同比提升4.9%,3月曾環比增長6.2%。維州產奶量最大地區吉普斯蘭較去年同期增長了5.9%。
報道指出,乳品價格走低,而產量增長,導致當前的牛奶采購價不可持續,加工商削減奶價的預期正在增強。自5月25日起,英國最大奶酪制造商arla已下調了面向供應商的付款,相當于農場交付價下降了0.84便士至每升24.99便士,據稱比去年同期要低26%。新西蘭恒天然乳業已將牛奶采購價下修到4.5新幣kg/ms。據澳乳業局分析,目前多種復雜因素影響著國際乳制品市場。歐盟自4月1日起取消牛奶生產限額,大量產能釋放對市場的影響不久將會顯現。美國出口則主要受飼料價格及供應影響,并不穩定。
報道指出,全球乳品市場此番動蕩與中國市場的變化有莫大關系。自去年下半年開始,中國乳品需求大幅下降且國內庫存開始累積。荷蘭合作銀行食品農商研究部上海分支高級分析師sandy chen近日預估,“最早”在今年底來自中國的購買力才會重返全球乳品市場。中國還在消化過去兩年由于國內牛奶產量大增而積累的庫存,而2014年頭8個月進口一直保持增長。“忽然之間,供應開始大于需求。而需求增長不足,難以吸收所有供應”。據估計,截至2014年6月中國市場增加等價液態奶約30億升,進口乳品的上行勢頭直到去年9月才打住,到下半年需求方面卻沒有改善。chen指出,去年底的時候中國乳品庫存已經很高,而且進口乳制品出現的任何供應差口都會快速被國內產品補上。由于供應過剩,去年9月份以后中國國內奶價跌幅達20%,生產商首當其沖。今年中國國內牛奶產量增長預計最高達5%,但chen預期最終很可能僅增長2%。較小農場退出乳業市場的勢頭在加快,不少小農場在去年底開始被迫“甩賣牛奶”,迫于低價,今年初湖北省一些牛奶被白白倒掉的事件引起了國內外大量關注。與此同時,大公司也在淘汰低產能奶牛,停止產量擴張。
從消費者一端來看,2013-14年間乳品價格高達20%的上漲導致了需求增長的斷裂,但chen預計乳品價格下跌將有利于零售商推銷產品,刺激需求回升。他對中期前景十分看好,因為中國乳品消費水平還遠不及東亞其它國家。目前中國人均牛奶年消費量為33kg,低于韓國的40-50kg和日本的70-80kg。“從中國消費者角度看,他們仍認為牛奶是很具營養價值的食品”。
來源:商務部網站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