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福布斯》網站5月20日報道,《美國精神病學雜志》上發(fā)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青少年大量飲酒會對他們的大腦發(fā)育造成永久性的影響。這項研究同時在多倫多舉行的美國精神病學協會年會上進行了介紹。
此次研究對象為圣地亞哥的幾所學校的134名中學生,這些孩子飲酒的風險都很高,但參與研究之前并沒有精神疾病的跡象,他們的母親在懷孕期間也未接觸酒精,也并不存在其他任何可能會對研究結果產生影響的因素。
每位研究對象將在12至24歲期間經歷了8次核磁共振成像掃描,并對其進行長達8年的追蹤。在所有的134位研究對象中,最后有75人成為重度酗酒者,59人不飲酒或很少飲酒。
研究的領銜作者、南卡羅萊納醫(yī)科大學藥物和酒精中心的助理教授斯奎利亞(lindsay squeglia)表示,這些青少年并不是喝特別多的酒,與同年齡的孩子相比,他們喝酒的程度只屬于正常水平。
青春期時,人體腦灰質的數量會減少,同時生成更多的腦白質。然而在飲酒的青少年中,生成的腦白質較少,且減少的腦灰質更多。這種變化不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這類腦組織的減少出現在大腦的側葉和前葉,那里是負責學習、情感發(fā)展以及自控等能力的區(qū)域。
《美國精神病學雜志》主編兼科羅拉多大學精神病學教授弗里德曼(robert freedman)稱,雖然不知道這種影響是否伴隨終生,但是喝酒在破壞負責自控能力的大腦區(qū)域,即便不是如此,最起碼也是導致這些區(qū)域出現萎縮。
雖然飲酒不一定會造成大腦的變化,但研究結果有助于解釋為什么那些在青春期就開始飲酒的人,到成年時變得酗酒無度的風險要比其他人高出許多。飲酒的起始年齡每推后一年,青少年到成年時變成酗酒者的風險就能降低14個百分點。
來源:環(huán)球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