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調查發現,種種跡象表明,“網上訂餐”這個處于起步階段的細分領域正逐漸受到互聯網巨頭們的垂青。最近,網上訂餐平臺“餓了么”即宣布獲中信產業基金、騰訊、京東、大眾點評、紅杉資本聯合投資3.5億美元。
創投資本和諸多網絡巨頭的加入,讓“網上訂餐”行業再次火熱起來。
南方日報記者 葉丹 實習生 徐嘉靜
網上訂餐成o2o“新寵”
資料顯示,“餓了么”2009年上線。2011年11月,“餓了么”手機網站平臺上線,同年獲得金沙江100萬美元a輪融資;2012年獲得經緯創投b輪融資,融資金額在300萬美元左右;2013年11月,再次獲得2500萬美元c輪融資,由紅杉資本領投,金沙江和經緯創投跟投;2014年5月,與大眾點評網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又獲得大眾點評等既有投資人8000萬美元投資。
如今除了獲得最新的3.5億美元巨額的融資外,“餓了么”還將與騰訊、京東、大眾點評等合作伙伴達成資源方面的深度合作。融資完成后,“餓了么”將繼續保持獨立運營。據“餓了么”ceo張旭豪透露,2014年“餓了么”平臺交易總訂單量達到1.1億,日訂單峰值200萬單,市場占比60%;覆蓋全國超過250個城市,20萬家餐廳及2000萬用戶;移動端交易額占比超過75%。
早在去年開始,外賣行業大戰便已爆發,美團外賣、“餓了么”、百度外賣、淘點點等擁有巨頭背景的網上訂餐平臺紛紛入局開始搶占地盤。
“網上訂餐外賣業務其實不算是什么新的業務,早期發展其實也并沒有得到業界的重視。”互聯網分析人士梁明亮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但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消費行為的改變,通過網上訂餐外賣業務涉及的在線支付、高頻率消費和與線下結合等的特性,讓網絡巨頭看到了其o2o的屬性和商機。”梁明亮認為,通過網上訂餐外賣業務可以讓平臺獲得持續性的流量,對獲取移動互聯網端的用戶和提升用戶黏性有很大的綁住。“網上訂餐外賣業務在如今也可以看作一個主要的移動端流量入口,某種程度上與打車市場的發展非常相似。”有業內人士指出,與打車市場相比,網上訂餐外賣業務的頻次和市場空間顯然要更加廣闊,這讓各家互聯網巨頭看到了當中的商機。
中信產業基金董事總經理吳敬陽也表示,在線外賣訂餐深受80后、90后等年青一代的喜愛,是高頻使用的移動互聯網o2o入口,潛在發展空間巨大。
“燒錢”速度堪比打車軟件
“從上一輪融資8000萬美元到如今再融資3.5億美元僅隔了8個月左右,‘餓了么’的燒錢速度堪比打車軟件。”stifel美股行業研究員蔭明軒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就表示,網上訂餐外賣業務對平臺方的要求并不低,從基礎設施到物流配送再到品控管理等,都將對平臺方造成極大的資金壓力。
據介紹,2014年底“餓了么”就已經開始自建物流團隊,彌補在外賣配送方面的短板。對于融資后的計劃,張旭豪稱,融資后的三大任務是:持續完善對高校的外送服務,繼續鞏固“餓了么”在高校市場的領先地位;繼續大規模開拓白領住宅市場,通過整合各方優勢快速獲取用戶;搭建以自有物流為中心,社會化物流為輔的物流配送平臺,使之成為廣泛覆蓋中國的最后一公里物流網絡。最終使“餓了么”成為o2o上門服務領域集流量、物流、支付場景三位一體的綜合性平臺。
“物流配送一直是困擾網上訂餐外賣業務的難題,如今平臺方大多采取了自建的方式來解決,雖然最為有效,但是成本也極高,資源的有效整合成為了關鍵。”梁明亮表示,參與投資“餓了么”的京東自身就擁有強大的物流體系,此前又投資了外賣o2o“到家美食會”。“餓了么”通過與京東合作或許會使物流配送方面的資源得到整合和優化。
食品安全成發展“命門”
既有巨頭的資金支持,又符合如今移動互聯網的消費習慣,在不少人看來網上訂餐外賣業務的發展必然會“勢如破竹”。但是也有業內人士保持相對謹慎的態度,認為“食品安全問題更甚于打車,如何能夠建立完善的質量監管機制將會成為行業發展的‘命門’。” “幾乎所有的網上訂餐都來聯系我們,給出的條件也一家比一家優越,在競爭和利益的驅動下,使許多證照不全的小餐館也掛到了網上,注冊外賣店的門檻很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餐館老板告訴記者,“比如一款套餐定價10元,網上訂餐還能補貼1—3元不等,現在還有很多網上訂餐平臺把外賣費用也補貼進去了,這就導致在網上訂餐甚至比來店里吃更便宜,這種既賺錢又賺人氣的好事兒,很多商家都希望能參與進來。”
據南方日報記者了解到,在網上訂餐外賣業務如火如荼地發展過程中,各地的監管部門也已經開始關注和研究隨之出現的問題,更出現了武漢食藥監局約談“餓了么”、“美團網”等網絡訂餐交易平臺,要求他們對無證無照、證照不全的餐飲單位進行下架處理的事件發生。
比達咨詢分析認為,餐飲行業看似簡單,實則艱難,關乎老百姓的食品安全問題,更不可小覷。隨著相關監管力度加強,餐飲o2o市場將從當初的野蠻式初級發展,逐漸進入理性、有序的發展階段。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