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妍 實習生 呂一 賀佩葦 發自上海
俄羅斯與西方對峙的局勢進一步升級,并有愈演愈烈之勢。
俄羅斯政府方面8月7日宣布,俄羅斯將對從歐盟、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挪威進口的水果、蔬菜、肉類、魚類、牛奶和奶制品實施全面禁運。以作為近幾個月美國和歐盟對俄實施多輪制裁的回應。
大規模經濟制裁與反制裁,很大程度上是柄雙刃劍,俄羅斯經濟狀況很可能雪上加霜,西方陣營內部多國利益也可能受損。也給其他一些國家如巴西、阿根廷等帶來機遇。
俄態度強硬或只為爭話語權
自今年3月克里米亞事件之后,美歐等國已經對俄羅斯進行了多輪制裁,而馬航空難發生之后,制裁再次升級,其內容包括限制對俄羅斯金融、軍事和能源行業的出口、正式暫停俄羅斯部分銀行在美歐資本市場的融資、將多位俄羅斯政商界顯要加入制裁名單等等。
輿論認為,此次美方加大對俄制裁,馬航墜機事件或為導火索。華東師范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成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稱,馬航墜機之后,西方找到了一個打擊俄羅斯的道義上的理由,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說它是導火索也不為過。
“但從整體制裁來講,這是分成好幾個階段的,一開始是基輔政權獨權,后來是克里米亞事件,再是東南兩州獨立,第四個原因才是馬航事件。所以它只是這個階段的原因,整體原因仍在于烏克蘭危機。”
而俄羅斯方面亦被指態度強硬。總統普京8月5日下令政府研究制定全面應對西方制裁的措施,并簽署法令,要求俄羅斯禁止從美國、歐盟、澳大利亞、加拿大、挪威進口牛肉、豬肉、水果、蔬菜、禽肉、魚、奶酪、牛奶和奶制品,禁令期長達一年。不過,從上述國家進口的兒童食品不會受到限制。
俄政府宣布禁令之際,在網站公布一份完整的禁止食品名單。
此前,俄羅斯已采取了一些報復措施,通過“食品戰”反制西方制裁,包括禁止進口烏克蘭的乳制品、澳大利亞的牛肉以及摩爾多瓦的水果;甚至已經裝運的拉脫維亞奶粉和魚、烏克蘭奶酪和美國凍蝦也被退回。
然而,俄羅斯問題專家認為,俄羅斯此舉尚未到“魚死網破”地步。
“我不認為它態度多么強烈。比如它雖然禁止了烏克蘭航空飛越俄領空,但對于那些直接制裁俄羅斯的國家的航班并沒有進行限制。這樣一種被動的反制裁,看似強硬其實不然。”楊成指出。
“如果真的到了魚死網破的地步,它會打擊西方最軟肋的地方,比如停止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但俄國并沒有這么做,西方也沒有這么做。它很巧妙地選擇了食品角度,因為如果停了天然氣,結果只能是一個死一個活,沒有任何妥協的余地。而事實上,這次俄羅斯的反制裁與歐美對它的制裁并不對等,歐美對俄羅斯的制裁對它造成的經濟影響,比俄羅斯反制裁對西方造成的經濟影響要大得多。”楊成說。
那么普京為何要這么做?楊成解釋:“大家都給對方留有一些余地。我認為它的反制措施更多地表明了一種立場。如果它不反制的話會被西方認為它妥協了,就是要造成一種氛圍—我有這種反制能力,我也能對你造成傷害,你要考慮到我的利益。其實本質的目的是為了構建與西方平等的談判地位。”
歐盟恐“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當然,俄羅斯此舉,依然代價不菲。
在未來一年內,波蘭蘋果、法國奶酪、美國雞肉等將從俄羅斯的超市和飯店里徹底消失。俄羅斯的大城市一直嚴重依賴食品進口,首都莫斯科65%的水果和蔬菜均為進口食品,進口的肉類、魚類和奶制品的比例也相當高。一些分析師認為,如果歐洲停止對俄日用品出口,俄民眾的生活成本將大大增加。
當然,俄政府出面承諾,實施禁令后,政府將努力防止國內物價上漲,并嚴格制止“任何借這個機會投機賺錢的企圖”。與此同時,俄羅斯方面甚至還希望借此機會振興本國產業,寄希望于俄羅斯國內企業能抓住這一機會,讓本國產品占領市場。同時,俄政府也將迅速采取行動,增加從拉丁美洲、土耳其和一些前蘇聯國家的食品進口。
此前分析人士指出,短時間內,俄羅斯國內的食品生產商可能難以填補禁令留下的空白。
而歐盟國家或將因俄反制裁措施承受不小的損失。在歐盟對外貿易關系中,俄羅斯排在美國和中國之后,居第三位。俄羅斯是歐盟第二大食品出口市場,不僅是歐盟蔬菜和水果的最大出口市場,也是歐盟重要的肉類出口市場。法國農業生產者全國工會聯合會主席格扎維埃?伯蘭說,俄羅斯是法國水果和蔬菜的重要市場,出口額每年增長大約10%,這個數量“并非微不足道”。
歐盟委員會預計,由于歐盟對俄羅斯實施制裁,歐盟今明兩年將分別減少400億歐元和500億歐元收入。在這場制裁之戰中,歐盟多少有些“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意味。
歐盟國家對俄出口受禁令限制最大的是蔬菜和水果,尤其是蘋果、西紅柿和桃子。此前,為報復波蘭配合美國和歐盟國家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俄羅斯政府以波蘭蘋果殺蟲劑水平超標為由,宣布禁止從波蘭進口蔬菜和水果。近日,波蘭社交網絡上發起“全民每天五個蘋果”運動,意在抗衡普京的蘋果禁令。
拉脫維亞總理斯特勞尤馬8日呼呼國民購買本國生產的乳制品和鯡魚罐頭,以幫助本國受俄羅斯制裁影響的出口企業渡過難關。斯特勞尤馬表示,俄禁止進口西方農產品不會給拉脫維亞經濟造成嚴重損失,但是,某些行業的損失將會比較嚴重,比如乳業。拉脫維亞政府將很快出臺新措施,對受俄制裁影響的企業減免稅收。
“漁翁得利”并不穩定
“相比東烏克蘭全局戰略問題,這次食品禁令對普京來說都不算冒險。他不惜一切代價地要把克里米亞拿下,在戰略上經濟上都沒有妥協過。其實俄國內土豆、洋蔥、洋白菜挺充足的,還對外出口。危機狀態下它可以找替代生產,水果可以從中亞進,肉類可能受影響相對大一些,但也可以從中國或者南美進。”楊成向時代周報記者分析。
對于農牧業大國巴西來說,俄羅斯的禁令是對該國的肉類和谷物出口的綠燈,巴西肉類出口商們甚至稱此為“黃金機遇”。
俄羅斯是巴西豬肉和牛肉出口的第二大消費市場。根據巴西官方數據,今年上半年,巴西對俄羅斯的豬肉和牛肉出口總額達到5.63億美元,占同期雙邊貿易總額的近五分之一,其中牛肉產品在巴西對俄出口中占比最大。
在禁令公布幾天前,俄羅斯與巴西24家禽類公司和5家豬肉生產商簽署了進口協議。禁令發布后,又有90家巴西肉類工廠獲得許可,向俄羅斯出口牛肉、雞肉和豬肉。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巴西是牛肉、雞肉和大豆的全球主要出口國,而且擁有大片可耕作土地允許其大幅增產,這一經濟結構與俄羅斯此次進口禁令帶來的缺口相當契合,勢必成為這次俄羅斯制裁戰的第三方贏家。
巴西官員塞內里?帕盧多說,俄羅斯市場在農產品消費領域有著“巨大潛力”。他甚至將這次進口禁令造成的商品“空窗期”比作10年前中國商品市場對巴西經濟帶來的“革命”。
另外,智利在2013年向俄羅斯出口價值6.43億美元的商品,主要是加工食品、三文魚和水果等。禁令發布后,智利有可能部分代替歐洲成為俄羅斯的水果供應國。阿根廷的谷物交易商認為,阿根廷也將從俄羅斯禁令中獲益。
中國或也將從中獲利。歐洲研究機構數據顯示,俄羅斯單從歐盟進口食品和農產品總額每年約達100億至120億歐元,據估算,此次反制裁措施或將產生逾千億人民幣的市場空間。中國作為俄羅斯最大貿易伙伴國,雙邊貿易額保持每年近10%增長,不少相關企業對此前由歐美企業占領的市場實現替代“翹首以盼”。
據悉,消息出來的當天, a股市場上有相關概念的“得利斯”漲停。山東得利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以生豬屠宰、冷卻肉、低溫肉制品、調理食品加工為主的大型食品專營企業,創立于1986年。有意思的是,得利斯幾年前曾對俄出口,近幾年由于閉關等各種原因,公司實際上并未對俄進行出口。不過,得利斯方面在消息出后第一時間表示“俄羅斯的相關進口政策有待進一步明確,公司會積極爭取恢復對其出口”。
此外也有消息稱,中國食品龍頭企業雙匯或將因此迎來突破性機遇。根據媒體日前披露的信息,雙匯的東北公司已于數月前遞交俄羅斯注冊認證, 若這一認證能于近日內通過,將為其打開一扇通向俄羅斯千億食品市場的大門。分析人士指出,雖然目前的食品禁令暫定一年, 但如果國內食品龍頭們能夠利用這一時間窗口搶占市場份額, 將為企業發展帶來長期戰略性影響。
“突發事件是可以慢慢消化掉的,等危機過去,中國企業又將面臨出口額下降,其產品無法和歐洲和中亞地區競爭的問題。我們還是要致力于提高自家產品的質量。”楊成也提醒不要高估其中的利好。
來源:時代周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