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報道【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7月24日報道】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被指出售過期肉之后,其母公司美國福喜集團首席執行官23日致歉。
總部位于美國伊利諾伊州的福喜集團派出了一個全球范圍內最好的專家組成的團隊來解決在中國出現的問題,其首席執行官表示,這種“令人失望的”錯誤絕不會再犯。
福喜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謝爾登·拉文23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對此我不會爭辯些什么或是試圖尋找任何借口。事實上,如此可怕的錯誤竟然發生在了我擁有的公司,已經令我震驚無比。”
福喜集團本周早些時候曾表示,它認為中國媒體報道的是一起孤立事件,但它會承擔全部責任并采取相應舉措。拉文23日表示,中國有關部門對該集團“其他工廠設施進行了徹底的檢查”,沒有發現問題。
【香港《南華早報》7月24日社論】題:食品安全必須是政府和企業的首要任務
食品安全一直是中國內地的一大擔憂。由于規定不嚴、消費量增多難以進行質量控制,中國內地可能還會遭遇安全丑聞。
由于中國內地各種食品丑聞頻出,無怪中國人開玩笑說,吃的沒有什么是安全的。這看似玩笑,卻是不爭的事實。特別指出的是這些跨國企業,它們應該有嚴格的質量控制措施以確保其品牌形象。如果消費者都不能信任它們,那還能信什么呢?
外國企業從內地不負責任的供應商和商人導致的食品丑聞中得到的教訓是,控制食品安全非常重要,首先是為了消費者,同時也是為了自己的品牌和信譽。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7月23日報道】題:食品安全在中國仍面臨巨大障礙(記者邁克爾·莫斯)
近年來,中國一直在手忙腳亂地讓其龐大的加工食品航船恢復正常。
但是正如有關快餐業使用變質肉的最新丑聞所顯示的,過去數年中進行的變革嘗試與中國有著幾百年歷史的雜亂無章的食物供應鏈發生了碰撞。從廠內質量檢查到產品召回,從檢測到司法起訴,中國新生的食品質量制度已經變成了一種走過場的改革,各種威脅和挫折層出不窮。現在,日益增多的美國知名品牌牽涉其中,意味著中國的監管努力--及其最為明顯的缺陷--將在全球舞臺上呈現。
多次到中國參加國際食品安全與質量會議的西雅圖消費者權益律師比爾·馬勒認為,中國缺乏強有力的民事侵權訴訟體系是阻礙其食品安全制度全面改革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巨額賠償的訴訟案會促使企業改變它們的做法。但是觀察人士說,中國食品安全制度的缺陷形形色色、不一而足,而且盡管在2009年以嚴厲得多的食品安全法取代了原來的食品衛生法,但這些缺陷依舊存在。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