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市中心的一家超市選購食品。
在歐盟國家被浪費的食物中,15%—20%是因為消費者錯誤理解了“最佳食用日期”標識而引起的,歐盟委員會負責健康與消費的委員托尼·博格說,如果不及時采取行動,到2020年,浪費的食物數量預計將上升到每年1.26億噸,而歐盟計劃到2020年將食物浪費量減少50%。
在5月19日召開的歐盟農業部長會議上,荷蘭和瑞典提出,應取消一部分可以長期保存的食品的“最佳食用日期”標識,使其變成“不過期的食品”,通過這樣的方式遏制歐盟各國不斷上升的食物浪費現象。這些可以長期保存的食品包括干面、大米、茶葉、咖啡、蜂蜜、干奶酪等,它們短時間并不容易變質。
這份由荷蘭和瑞典提出的建議得到了德國、奧地利、丹麥、盧森堡等歐盟國家的支持。這些國家一致同意,食品浪費問題不僅讓經濟蒙受巨大損失,更會給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造成不必要的嚴重危害。
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從2006年起,歐盟國家每年有高達9000萬噸的食品被白白扔進垃圾箱,造成了極大的浪費。歐洲環保協會長期關注食品浪費問題的研究員皮亞特·巴扎克告訴本報記者,西方發達國家食品浪費問題的嚴重性幾乎和發展中國家一樣。在荷蘭,人均每年浪費541千克食物,在比利時,這一數字是345千克。當許多人還在挨餓時,不少人卻在大肆揮霍浪費食物,其中,浪費最嚴重的是在銷售階段,因為許多超市想要在貨架上一直擺放著看上去很新鮮的食品。
從全球范圍來看,食品浪費數據更為驚人。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2013年的最新調查結果,全世界每年浪費的食物高達13億噸,約占糧食生產總量的1/3。報告指出,全世界每年生產但未被食用的糧食所耗用的水相當于伏爾加河年流量的3倍,而生產這些糧食所排放的溫室氣體高達33億噸。報告顯示,世界54%的食物浪費發生在食物供應鏈的“上游”,即生產、收獲后處理和儲存環節,其余46%發生在“下游”,即加工、流通和消費階段。
巴扎克認為,造成食物的浪費有多重原因,一方面全球化的市場拓展帶來生產力的提升,讓食物在西方社會成為了非常廉價且易得的商品;另一方面,現代社會對個人需求的過度刺激,使得食品浪費現象變得見怪不怪。
歐盟委員會健康與消費委員的發言人喬·埃農對本報記者表示,歐盟正試圖通過一系列的措施,來遏制歐洲食物浪費不斷上升的問題。這些措施包括:推動成員國調整稅收政策,鼓勵更多食品零售商將原本要丟棄的依然可以食用的食品轉送給食品銀行。
“我們的目標是,在整個歐洲設立一個跨越不同成員國系統性的減少食物浪費的目標,使得歐盟可以隨時觀測各國的進展情況,”歐洲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言人路易莎·克拉西蒙對本報記者表示,歐盟成員國提議的去除“最佳食用日期”政策只是一個開始,要從根源上減少食物浪費的問題,就需要有一個從生產和消費進行治理的雙管齊下的轉變。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