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知名嬰兒食品廠商貝拉米有機食品公司的某些嬰兒食品包裝印有涉嫌歧視中國的內容,引起外界的關注,人民網5月7日就此事做了報道。9日,人民網致信該企業所在的塔斯馬尼亞州商務部,就該企業的表述是否涉恰當進行質詢。塔州商務部于12日回復稱,已將有關質詢轉發至位于堪培拉的聯邦商務部有關部門。13日,聯邦商務部以郵件形式對質詢進行了回答。
聯邦商務部稱,貝拉米在其有關產品包裝上所做的這段表述,屬于企業自身基于商業目的而做出的行為,而非澳大利亞法律規定。聯邦商務部在回信中表示:“作為一般原則,在澳大利亞法律規定之下,企業可以做出任何關于其產品原料來源的聲明,前提是這一聲明不是虛假或錯誤的。”
基于以上信息不難看出,貝拉米的這一表述在澳大利亞現行法律的范圍內并未涉及違法,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其涉嫌歧視的事實又是同時存在的。在強調“多元文化”并存的澳大利亞,如此尖銳的有明顯針對性的表述,顯得很不和諧,也令其企業的人文形象蒙受損失,其在特定人群中造成不愉快情緒的潛在可能性更是顯而易見。
此前有讀者反映,在澳大利亞和中國均有銷售的貝拉米“嬰兒輔助食品”系列產品包裝袋上,印有“本產品不含任何來自中國的原料”的字樣。人民網在得知此事后,于5日與貝拉米方面取得聯系,詢問將這一涉嫌歧視意味的字樣印在產品包裝上的原因。
在收到詢問后約48小時,貝拉米市場部門做出回復稱:“我們能夠理解家長們對嬰兒食品的原料越來越感到關心。我們認為有責任告知那些對此感興趣的家長,我們的產品中不含有來自中國的原料。尤其是對于來自中國的消費者,他們信賴貝拉米的產品是全部進口的。”
人民網在收到對方回復后,又進一步提出問題,希望對方解釋為何強調其產品原料“不來自中國”,而不是用常見的說法,如“產自澳大利亞”。貝拉米方面在9日做出的進一步的回復中,沒有就這個問題做出答復。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