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烏克蘭親俄武裝釋放的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軍事核查員3日說,他們遭扣押期間一度沒有活動自由,但是沒有受到虐待。
美國國務卿約翰·克里對他們獲釋表示歡迎,同時敦促俄羅斯政府進一步努力,幫助緩和烏克蘭局勢,俄方以同樣要求回應。
未遭虐待
頓涅茨克州斯拉維揚斯克市的親俄派2日釋放歐安組織7名軍事核查員及陪同他們的5名烏克蘭籍軍人。
7名核查員經陸路抵達頓涅茨克市,繼而乘飛機抵達首都基輔,最終當晚飛抵德國。5名獲釋烏克蘭軍人當晚也回到基輔。
核查組德國籍領隊阿克塞爾·施奈德在前往頓涅茨克途中告訴媒體記者,獲釋讓他“深為欣慰”。捷克籍核查員約瑟夫·普熱羅夫斯基在頓涅茨克告訴捷克媒體記者,他們被關在地下室,最初數小時雙手被綁,雙眼被蒙住。遭扣押的最初兩天,他們受到嚴密看守,“即使上廁所”也有看守人員陪同。后來他們就獲準在地下室自由活動。
領隊施奈德說,烏克蘭軍隊2日向頓涅茨克親俄武裝發動進攻后,氣氛驟然緊張,“每一分鐘都感覺更加漫長”。
施奈德告訴美聯社記者,7名外籍核查員和5名烏克蘭陪同人員都沒有受到虐待,“心態很好,所以能挺過來”。烏克蘭陪同人員伊戈爾·圖羅夫斯基在基輔說:“我們沒有受到虐待……他們給我們食物和水,允許我們睡覺。”
8名歐安組織軍事核查員4月25日遭斯拉維揚斯克市親俄派扣押,其中1名瑞典籍核查員因健康原因于4月27日獲釋。被扣期間,他們在一場由親俄派安排的記者會上露面。
俄美叫板
按照斯拉維揚斯克親俄派領導人、“人民市長”維亞切斯拉夫·波諾馬廖夫的說法,這些核查員是他的“客人”,他們并非“獲釋”,而是“自行離開”。
路透社援引波諾馬廖夫的話報道:“正如我向他們承諾的那樣,我們昨天慶祝了我的生日,然后他們離開。我說過,他們是我的客人。”
為促成核查員獲釋,俄羅斯派遣特使弗拉基米爾·盧金。只是,盧金說,親俄派放人是“出于人道主義的自愿行為”。
美國國務卿約翰·克里3日歡迎歐安組織核查員獲釋,同時敦促俄方進一步發揮作用,緩和烏克蘭緊張局勢。“這是一步,”克里說,“然而還需要很多步,以逐步給局勢降溫。”
克里當天與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進行電話交談,討論下一步應該采取哪些措施。克里說,他再次要求俄方“停止支持(烏克蘭)分裂主義者”并促成親俄派撤出烏克蘭東部多個城市的政府機構。
俄羅斯外交部說,拉夫羅夫告訴克里,美方必須發揮影響力,促使烏克蘭政府立即停止在東部針對親俄派的軍事行動。拉夫羅夫同時說,必須進一步發揮歐安組織調停作用,以確保上月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烏克蘭問題四方會談達成的共識獲得落實。俄外交部說,只要烏克蘭全部地區能參與憲法改革對話,烏克蘭當局遏制極右翼組織的活動,“機會就還在”。
持續緊張
烏克蘭東部局勢3日持續緊張,烏克蘭內務部長阿爾森·阿瓦科夫說,烏克蘭部隊仍在與親俄武裝交戰,“我們沒有停手”。
烏克蘭政府說,烏軍攻占了頓涅茨克州克拉馬托爾斯克市一座電視塔,摧毀了親俄武裝在機場附近的兩個檢查站,重新奪回當地安全局大樓。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政府軍裝甲車隊3日繼續向克拉馬托爾斯克市中心推進。在盧甘斯克州,當地親俄派領導人瓦列里·博洛托夫在電視講話中說:“我們不會坐以待斃。”
博洛托夫宣布組建烏“東南部”武裝,在整個東南部地區與政府軍作戰,并且今后將向首都基輔進軍。他還宣布在盧甘斯克實行宵禁、禁止政黨活動,要求當地執法部門人員轉投陣營。“如果你不服從,你就會成為盧甘斯克人民的叛徒,將對你采取戰時措施,”他警告道。
按照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說法,烏克蘭當局和反政府陣營的強硬姿態顯示,這個國家面臨更長動蕩和更多交火,爆發“全面內戰”的可能性增加。
暴力活動2日蔓延至烏南部港口城市敖德薩,支持和反對政府的民眾爆發流血沖突,致死至少43人,大約170人受傷。
敖德薩3日開始為暴力沖突死者哀悼3天,許多民眾來到死傷最嚴重的工會大樓外獻花、點燃蠟燭。
盡管當天敖德薩局勢平靜,但敵意仍未消除。當地反政府陣營領導人之一瓦列里·考羅夫告訴俄羅斯媒體,一旦哀悼結束,反政府示威可能再次爆發。美聯社報道,在一個俄羅斯社交網站上,一個頁面貼出一些人的照片和住址。發帖人稱,他們應該為死于工會大樓火災的反政府民眾承擔責任。
在頓涅茨克市,反政府民眾3日沖進當地安全局總部,搗毀玻璃、毀棄文件,高喊“我們不會容忍敖德薩(事件)”。(惠曉霜)
來源:新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