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環球報》4月28日消息,據巴西農業部技術人員提供的信息,馬托格羅索州(簡稱馬州)出現的疑似瘋牛病病牛,吃的僅是靠近玻利維亞邊境的埃斯佩里迪昂港市的牧草,畜齡12年,于3月19日送往圣若澤·多斯夸特洛·馬科斯市的一個屠宰場屠宰。在運達屠宰場時,檢疫人員發現此頭牛無法站立(瘋牛病癥狀之一),因懷疑有病,于是要求不準宰殺,并采集樣品送檢。檢測結果確認,發現了瘋牛病所具有的一種共有蛋白質。病牛隨后被處死焚毀。
農業部、屠宰場以及馬州農牧業聯合會代表齊聚馬州首付庫亞巴舉行了會議,會議披露了更多細節:埃斯佩里迪昂港出現的這頭病牛,在送往屠宰時發現神經系統疾病,衛生部門隨即進行了全方位檢測,并提取樣本送往國外實驗室進行檢測,以最終確認該病牛到底是啥病。有關各方正在等候結果,以便采取應對措施。涉事屠宰場位于夸特洛·馬科斯市。
為此,圣保羅大學畜牧系牛病專家奧爾托拉尼教授對瘋牛病以及該病對動物產生的后果進行了解釋:“瘋牛病屬于神經性疾病,通常發生在畜齡較大的成畜,發病初期病畜躁動不安,行為改變,行走困難,具攻擊性,這也是病畜死前征兆。由于其具有攻擊性,因此被稱為瘋牛。牛通常情況下是安靜的,易于驅使,由于行為因病突然改變,人們于是取名“瘋牛病”。引發瘋牛病的不是病毒、不是細菌、不是人們所認知的病原體,而是一種可傳染的蛋白質,稱之為朊(比病毒小得多)。通常情況下,哺乳動物的神經都有正常的朊,但引發瘋牛病的朊是一種可傳染的朊,有不同于正常朊的特征。”
兩年前,巴農業部宣布2010年曾出現一例孤立病例。但專家表示不必過分擔心:“發現的病例完全孤立的。畜群規模越大,牲畜發生突變的機率就越大,上述兩例涉及瘋牛病的病牛都是相當老,畜齡都在十年以上。與人類做個類比,某些人類腫瘤,年齡越大發生的幾率越大。朊的突變同樣易于發生在老畜體上。”
巴農業部宣布,無任何涉及病牛的產品進入人類或動物食物鏈。
來源:駐巴西經商參處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