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忠縣石寶鎮晨溪村,有一個養魚基地,老板黎萬平養了鰱魚、鮭魚、鯽魚、鮭魚等十余個品種,年總產量約40萬斤。
基地內,16個魚塘呈階梯狀分布于小溪邊,占地共108畝,全部是引用距魚塘約2000米遠的象鼻子山下的植被水,也就是俗話說的山泉水。
“使用清澈、水溫較低的山泉水養殖的魚,雖生長較慢,但魚肥且肉質嫩、味道鮮,沒有土腥味。普通池塘養出來的魚,魚肚子的內壁是黑色的;而山泉水養出來的魚,魚肚子的內壁呈乳白色。”黎萬平告訴筆者,每次他把自己養的魚運到主城銷售,都要比市場上銷售的魚的價格高出許多。特別是鯉魚,在最近一次銷售中,市場上鯉魚的平均銷售是8元/斤,他家鯉魚卻賣到了16元/斤。
“山泉水本就干凈,加上從山泉源頭到魚塘之間只有幾戶人家,少了污染源。”黎萬平介紹,他將山泉水引到階梯狀的魚塘里,一個魚塘的水滿了,就會流向下一個魚塘,最后一個魚塘水滿的時候,水就自動流到魚塘外面的小溪里。16口魚塘“自動”換水,形成流水養魚,保證了魚塘的水質。
來源:重慶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