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晚,公安部正式公布2013年十大經濟犯罪案件,英國制藥巨頭葛蘭素史克(gsk)在華行賄案位居“十大”榜首。
事實上,醫療反腐在中國正在常態化。國家衛生計生委規定,自2014年3月1日起,5年內兩次及以上進入“黑名單”的藥企,兩年內將禁入全國所有公立醫院和接受財政資金的醫療衛生機構。
gsk已明確表態,取消醫藥代表“以銷售業績論英雄”的薪酬評價體系,且不再為醫生提供參會費、講課費兩項可能導致違規的資助。然而雄心勃勃的改革背后難免曲高和寡,幾乎所有的外資藥企都表示不會跟隨“葛式改革”。
□變局
決心叫停回扣式售藥
2013年12月17日,因行賄醫生接受中國警方調查5個月,gsk終于下定決心,開始調整在華藥品銷售模式。而這一轉變距離2011年gsk因行賄收到美國政府30億美元天價罰單,率先在美國調整醫藥代表薪酬評估體系已過去兩年時間。
gsk中國提供的官方文件顯示,自2014年1月起,公司將對直接面向處方醫生的銷售員工的評估和薪酬體系進行根本性調整。在新體系下,銷售員工的獎金計算不再以個人銷售指標的完成情況為基礎。取而代之的是,公司將根據專業知識、服務質量、對公司價值觀的踐行程度、公司整體業務表現對銷售員工進行考核。
“gsk是中國第一家進行這項調整的醫藥企業。新的薪酬體系將適用于gsk中國所有和處方醫生聯系的銷售員工,包括醫藥代表和銷售經理。該體系將于2015年初在gsk全球所有運營的國家全面執行。”gsk中國方面表示。
gsk正急于改變在中國的負面形象。此前,據公安部通報,gsk中國為達到打開藥品銷售渠道、提高藥品售價等目的,曾利用旅行社渠道,向政府官員、醫藥行業協會和基金會、醫院、醫生行賄。包括中國區4名高管在內的超過20名藥企和旅行社工作人員被警方立案偵查。
來源:京華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