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去年10月臺灣島內陸續傳出豬只感染下痢,疫情延燒數月,根據臺當局"農委會"防檢局調查,截至本月12日止,有127000多頭小豬疑似因為感染"豬流行性下痢(ped)"死亡,恐波及中元節的豬肉供貨,"農委會"將啟動豬肉調節措施。
臺灣養豬協會常務監事潘連周直呼,這波仔豬下痢疫情嚴重,官方數字太保守,全臺恐有30萬頭豬死亡。
"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趙盤華表示,ped在臺灣以前也有過,好發于冬末春初,但致死性低,也不多見,因為不是法定動物傳染病,不須強制通報,防檢局并無統計往年病例數;這波小豬下痢疫情的病毒株為高病原性,傳播力強。
趙盤華指出,母豬感染ped后的癥狀不明顯,如食欲不振、減少泌乳量,過一陣子痊愈即可產生抗體,但這波疫情中,大多母豬都尚未有免疫力,而剛出生的仔豬因為沒什么抵抗力,結果嚴重下痢、脫水,往往出生不到14天就死亡。
"養豬30幾年,沒看過像這次那么嚴重的小豬下痢疫情!"潘連周認為,動物防疫單位"后知后覺",輕忽這波病毒的威力,據他了解,很多養豬場特約獸醫師并未通報疫情。他說,身為屏東縣養豬戶,他自己周邊7、8座養豬場,就有10萬頭豬感染,他推估臺灣可能有30萬頭小豬死亡。
趙盤華回應,養豬場若有豬只異常死亡的狀況,養豬場應主動通報地方防疫機關;獸醫師方面,防檢局將再加強通報機制。
防檢局指出,ped易透過污染罹病豬只糞便之人員、車輛媒介或引入豬只等途徑入侵,豬農應強化消毒管理。
趙盤華說,仔豬染病后,病程進展迅速,即使想治療或補充水分,往往也來不及,況且小豬數量太多,考慮ped疫情"應該不可能那么簡單就結束",未來3、5年的冬季都有可能再爆發,防檢局將考慮對此研發本土型疫苗,加強防疫。
這次小豬下痢疫情于1月達高峰,臺灣"中央畜產會"執行長李春進說,推估端午節的豬肉供應不至于會缺貨,但中元節確實可能受到影響,要及時因應,由"農委會"盡快搜集豬只損失量,再啟動調配措施。
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