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國和消費國,我國近些來年一直在加快完善農產品期市。我國推出的14個農產品期貨品種,已經覆蓋糧、棉、油、糖等農業領域,一些品種在國際市場上已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目前,全球大米主要貿易國美國、第一大米出口國泰國、第二大米生產國印度以及我國均上市了稻谷類期貨。在美國,稻谷因總產量較小,很難有小麥、玉米、大豆等的市場地位,稻米期貨受關注度比較低。泰國和印度上市交易的稻谷類期貨種類雖多,但上市時間短,交易量也不大。鄭商所粳稻期貨上市,為我國爭奪稻谷國際話語權提供了難得的市場機遇。
剛剛結束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讓"市場在配置資源中起決定性作用".建立全球稻谷定價中心,首先應從我國稻谷市場本身做起,進一步豐富和完善稻谷期、現貨市場體系,
還價格于市場;其次要建立一個更加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讓更多的市場主體包括境外企業等積極參與進來。
已上市的早秈稻期貨、粳稻期貨,以及未來將要上市的晚秈稻期貨,將為我們創建一個這樣的市場化平臺。接下來,需要有關部門盡快轉變觀念,修改、完善和推進相關政策和制度,加快國內期貨市場開放步伐,創造條件,大力培育和發展國內稻谷期貨市場,盡可能快地提升其在國際稻谷市場的話語權,以便更好地為我國經濟轉型和國民經濟發展服務。
(期貨日報)
來源:期貨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