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南美白對蝦養殖戶來講,ems并不是一個簡單的英文單詞,在上半年的時候正是因為ems的爆發使得南美白對蝦業受到了重達的沖擊,不少養殖戶損失慘重。
曾經被許豐進喻為養蝦保壘的高淵港口,多年來該地以生產金目鱸為主,他亦相信由于當地養殖戶大多數養金目鱸,因此蝦只病原不多。然而好景不常,去年開始早死并發癥入侵當地,使他無法安然生產白蝦,除了產量下降近半,同時在生產過程中也沒有十足把握。
全馬最大金目鱸產區的檳城高淵港口(nibongtebal),該地區每日生產的金目鱸數以噸計,然而就在這一大片魚池當中,許豐進以較為傳統與隨性的方式生產南美白蝦(penaeusvannamei)及斑節蝦(p.japonicus)。
白蝦產量下降近半
長久在此地生產蝦子的許豐進把高淵港口比喻成一座堡壘,他認為該地區由于多年來大部分生產金目鱸,因此導致蝦子罹病的因子也相對少。然而就在去年(2012年),該區也難逃早死并發癥的魔爪延伸,成為全馬最后一個感染區。
他表示感染早死并發癥的白蝦在十多天后,活存率只有40%,而全國疫區中以實兆遠的災情最嚴重。
相比從前早死并發癥未爆發前的5、6噸白蝦收成,他無奈苦笑指出現在一池只要有3噸收成就感到欣慰。從目前每公斤100尾的白蝦池邊價為18.50令吉,就可得知現今市場白蝦需求殷切。
由于早死并發癥的攪和,令白蝦生產過程中充滿變數,即使擁有10余年養蝦經驗的許豐進也無法從小蝦中判斷品質好壞,只能養至每公斤110-120尾時才能判斷品質。
他表示觀察網在蝦子生產過程中尤其重要,當發現網中開始出現1、2只死蝦時,就得開始謹慎處理。
均衡營養促進蝦只免疫
即使目前業界與科學家們仍未找出早死并發病的肇因以及有關防范措施,許豐進除了提供具有均衡營養的飼料之余,在投喂前混入鎂、鈣及維他命c以提高蝦只免疫力。他表示無論是白蝦或是斑節蝦,在正常情況下每一天都投喂4次,差別是在于每一天的第4次投喂,以白蝦為例,其第4次投喂量比白天的要少,而斑節蝦則相反。
他解釋說這當中主要是依據蝦子習性,溫度偏高將影響斑節蝦的食欲,而白蝦則反之。
來源:水產前沿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