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發現茶最早可以上推到四千多年前,據成書于漢代的《神農百草經》上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以解之。”自唐代陸羽著述《茶經》創立茶道以來,茶文化與中華民族的傳統人文精神,有著內在的緊密聯系,成為中華民族浩若煙海、璀璨的傳統文化當中的一顆明珠。它以悠久的歷史、完美的內涵和形式,充分體現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
中國不僅是茶的故鄉,更是產茶、飲茶的大國。然而,近年來數字顯示:2012年中國茶葉年產量達176.1萬噸,出口僅31.35萬噸,而斯里蘭卡僅紅茶這一項,每年的出口總量就達300萬噸!中國所有種類茶葉的總出口量,不及斯里蘭卡紅茶這一項的13%。在國際市場上,中國茶葉價格低,缺少話語權,茶文化影響力弱小,這一切都說明中國是茶葉大國而并非茶葉強國。
百姓早起開門七件事 柴米油鹽醬醋“茶”
從宋朝吳自牧《夢粱錄·鲞鋪》:“蓋人家每日不可闕者,柴米油鹽醬醋茶”到元代武漢臣《玉壺春》第一折:“早晨起來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茶在那個年代,就早已成為日常生活當中的必需品。
到了今天,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不斷改變和進步,中國傳統的茶葉卻被擠進了禮品市場的一個角落,越來越符號化、儀式化,越來越遠離了百姓的生活。之所以造成這種局面,我認為是與中國茶葉的銷售與推廣方式落后有關。
在中國,茶葉的商業屬性仍是“農副產品”,而在發達國家,茶葉早就是工業化程度很高的工業產品,許多國外“袋泡茶”就是工業化的體現。而且袋泡茶品牌已經滲透到各國百姓的生活中。這應該成為我們茶研究人員值得深思的問題。
中國茶走向世界,應先突破“茶”與“tea”觀念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