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袋裝大米業者協會主席頌杰昨天(24日)表示,該協會擁有800多個袋裝大米注冊商標的成員公司,將從每個公司的大米樣品送往化驗室,按照國際標準進行一一化驗,化驗期間產生的所有費用均由該協會自掏,旨在恢復消費者和國際市場對泰米的信心。
頌杰表示,大米樣品化驗工作將從下月1日正式啟動,歷時一年,在此期間每3個月進行一次全面檢查,之后再對整個項目進行詳細評估。而該協會也已經向全體社會公布協會網站,供民眾隨時追蹤化驗結果。
此外,針對因食用該協會內成員公司生產和加工的大米而身體健康問題的消費者,該協會已經做好了賠償的準備,因甲基溴而死亡的消費者,其家屬將立即獲得該協會2000萬銖的賠償金。相信該措施肯定能有效挽回泰米的聲譽和形象,重新獲得消費者的信任。
頌杰還指出,該協會還定下目標,致力將今年袋裝大米的銷售最高額提升5%.雖然大部分家庭在近2個月內延遲購買大米,且每家購買的大米數量從之前3-5袋減少只只剩2袋,但國外消費者市場并未受到影響,因為國外市場都了解泰國化學物質蒸米問題是符合國際標準的。他透露,食品和藥品委員會辦事處將在明年1月1日起,規定大米業者需要獲得gmp標準認證,以此保障國內外消費者對泰米的信心。
來源:世界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