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上午,筆者在興業縣葵陽鎮鶴地果園看到,色澤紅艷的荔枝掛滿枝頭,累累果實隨風搖曳,工人正在忙著采摘、入箱、裝車說起今年的大豐收,果園老板侯女士一臉喜色:今年能有這么好的收成,多虧了果園改造。
鶴地果園是玉林市農科所和玉林市水果局共同實施的密閉果園改造示范園。該園占地50畝,主要種植的品種是雞嘴荔。未改造前,全園密閉,行間不通,株間交叉,長條密生,樹下不見光,病蟲害泛濫。侯女士說:雖然種的是好品種,但樹上往往有花無果。肥沒少施,藥沒少噴,但產量上不去,效益甚微。從去年7月開始,在項目科技特派員李鼎偉和國家荔枝龍眼產業體系玉林綜合試驗站的技術指導下,采用間伐、回縮、修剪、環割,肥水、病蟲害等新技術對果園進行改造,原來密閉的果園開出了天窗,低產的果園開始脫胎換骨,果園通風透氣了,紅彤彤的荔枝也掛滿了枝頭。
今年的荔枝質量優良、豐產豐收,根本不用愁銷路,客商直接上門來收購,今天我的采摘量是4000公斤,價格是每公斤9.6元,這在以前是根本不敢想的事情。正在忙著指揮工人裝車的侯女士笑著對筆者說。
為玉林市密閉果園改造帶好頭
鶴地果園為我市密閉果園的改造作出了示范,帶了個好頭。玉林市農科所所長劉盛武告訴筆者,我市密閉果園的數量在全市果園數量中占到7成。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種植的荔枝園,多是采用34米或45米的株行距規格,經十幾年的生長,多數已成為密閉果園,產量低,效益差。創建改造示范項目就是要大力推進我市密閉果園的改造升級,通過隔株或隔行間伐,解決通風透光和便于栽培管理等問題,提高產量和效益,推動我市水果產業的發展。
來源:興業縣農業局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