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奇異果產業從1904年開始一直到1988年,均處于自發、松散的種植、銷售時期。20世紀后半期,三大問題導致新西蘭奇異果產業遭受重創,瀕臨全軍覆沒:一是果農各自為政的經營模式。二是美國等國的反傾銷政策,使得奇異果受到出口抵制。三是國際市場推廣的巨大費用支出和營銷失利。
為了解決自身的生存問題,1988年,新西蘭2000多戶果農在政府的協助和配合下,紛紛注銷了各自經營了數十年的品牌,組建了一個統一的銷售窗口——“新西蘭奇異果營銷局”。同時,政府通過相關法令規定,任何果農以自己的品牌出口銷售將被視為違法。
新西蘭奇異果營銷局并非政府機構,也不是行業協會,實為新西蘭奇異果產業的龍頭企業,并在旗下專門成立zespri新西蘭奇異果國際有限公司。營銷局完全由新西蘭果農構成并擁有。所有果農按照種植面積與產量的大小共同出資入股,并根據股份多少決定其在營銷局組建中的資金投入和年終分紅。
具體運作時,先由zespri新西蘭奇異果國際有限公司組織收購果實,并首先付給果農包括種植、收獲、包裝、冷藏和儲運等在內的生產成本費,約占果農總收入的30%。其余70%為農戶的利潤收入,要由市場銷售狀況決定。如果產品全部按計劃售出,則全部兌現剩余的70%收入;如果出現滯銷,則根據實際情況支付利潤收入。如果果農能提供上市早、質量好、甜度高的產品,還可獲得公司的“加成”獎勵。
新西蘭奇異果營銷局與果農之間是一種利益共同體的關系。相當于果農共同出資成立了營銷局,又聘請了一個職業經理人團隊(有限公司),既通過銷售產品賺錢,又通過營銷公司的擴張得到分紅。
以產業化管理保證質量
統一品牌營銷局的產業化管理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