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轉基因食品誕生開始,它的安全性就成為了爭議的話題。轉基因的食品到底能不能吃?吃了以后對身體會不會有影響?這些問題困擾了很多的人。
13日,北京市科技記者協會聯合華中農業大學在北京開展了轉基因大米自愿品嘗活動,參與的志愿者有近千人。
不過,即便志愿者們吃了沒事就代表轉基因大米安全嗎?對此,一輩子與水稻打交道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認為,謹慎來說還要看試驗者的下一代是否健康。他說,“轉基因的東西是帶有遺傳性的,一代人吃了轉基金食品之后,他沒有問題,他身邊人、孩子也沒有問題,那就是絕對的安全。”
1974年,波蘭遺傳學家斯吉巴爾斯基稱基因重組技術為合成生物學概念,從此,轉基因的技術逐漸步入公眾的生活。運用轉基因技術后,水果蔬菜沒有種子,豆子泡的時間再長也不會發芽。上個世紀90年代初,市場上最早的轉基因食品就出現在美國,是一種保鮮番茄。粗略統計,目前,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確定的轉基因品種已有43種。
那么,轉基因食品在美國、英國、德國的境況如何?
美國:在美國人的餐桌上有接近80%的食品都是轉基金的。有專門的調查機構做過一個調查,調查美國民眾對于轉基金食品的態度。有將近60%的受訪者認為他們可以接受一些基本的轉基因食品,有35%的人表示樂意嘗試食用轉基因的食品。
只是美國對于三種情況作出了特殊規定,第一,如果食品有不同的營養性能,這必須要在上面貼明標簽注明。第二,如果新食品中含有一種消費者不希望存的過敏源,比如大豆中可能存在花生蛋白,它可能會導致一部分消費者食用以后產生過敏的不良反應。第三,食品中含有超過許可界線的有毒物質。
英國:雖然最早的轉基因食品出現在美國,但是這項研究成果其實是在英國研究成功的,但英國人沒敢將其商業化,讓保守的英國人后悔不迭。即便如此,保守的英國人對轉基因食品依然特別抵觸。英國政府曾經試圖推廣,不過英國老百姓就是不買賬。據了解,目前英國禁止所有轉基因食品的銷售,英國各大連鎖超市也都宣稱,資深品牌的產品不以轉基因農產品為原料,曾經連快餐店也特意貼出告示,保證本店食品絕不含轉基因成份。
來源:食品產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