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早有謹慎預期,但6月的外貿數據還是讓業內始料未及。海關總署10日發布進出口數據顯示,6月當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萬億元,從上月的0.3%正增長大幅跌落至同比下降2%。其中,出口下降3.1%,增速創下44個月來新低。進口延續5月負增長態勢,下降0.7%。繼2012年1月之后,我國進出口再現雙降。
據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出口總值12.51萬億元,同比增長8.6%,其中出口和進口分別增長10.4%和6.1%,貿易順差6770.6億元,擴大58.5%。外貿呈現出逐步回落態勢,一季度和二季度增速分別為13.5%和4.3%。
接受《經濟參考報(微博)》記者采訪的業內專家均表示,6月出口意外走低的主要原因是外需進一步疲弱和有效匯率走強,此外,自4月底以來海關總署和外管局加強監管,使得虛假貿易水分擠出,數據回歸常態。而進口的負增長,則是因為國內工業生產放緩抑制了原材料的進口需求,以及大宗商品進口均價明顯下降,這兩個因素的雙重作用。
分地區數據印證了外部需求的不振。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陳鵠飛測算指出,6月我國對美國出口同比增速從上月的-1.6%繼續下滑至-5.02%,對日本和歐盟也延續了同比負增長的態勢,6月增速分別為-5.02%和-8 .3%,對東盟出口增速從上月的10 .48%小幅降至10.3%,對南非、巴西、俄羅斯同比出口也均出現回落。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鄭躍聲在10日國新辦發布會上也表示,造成外貿逐步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外部市場需求持續低迷。“海關6月底的調查結果顯示,在近2000家出口企業當中,有49.2%的企業反映新訂單金額同比減少。這個數據較上個月擴大了1.9個百分點,已經是連續第二個月擴大。”
此外,鄭躍聲指出,匯率、勞動力工資等出口成本仍在持續上升,這加大了企業的出口難度。今年5月底,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為116.3,較去年年底已經升值了5.6%。海關調研顯示,今年以來每個月都有七成左右的企業反映成本上漲壓力在加大。此外,貿易摩擦頻發且多樣化也使得貿易環境惡化。
來源:經濟參考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