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據報道,經常去超市購買調料的長春市民劉先生,最近發現了一件事,過去擺放位置稍占上風的味精,如今遭遇了眾多雞精品牌“圍城”。而很多超市銷售的味精品牌也寥寥無幾,大多都是五顏六色的雞精品牌。
市民1:干脆家里就沒有那種味精,從教我做菜的阿姨開始就一直沒用味精,她也有十幾年沒用過味精,而且味精吃多了口干,也不用雞精,就用醬油和鹽,也很好吃。
市民2:我已經很長時間不食用它了,主要覺得它是提煉物吧,我更想保持菜品自然的味道,所以已經很長時間不食用它了。
近日有國內媒體報道,說長江以南很多味精廠家都已停產,有業內人士甚至斷言,味精行業日薄西山。味精行業似乎要走上末路。味精曾經是中國人餐桌上、烹調時必備的調味品,但如今很多家庭都不再使用這種添加劑了,為什么呢?
味精的化學名稱叫谷氨酸鈉,是谷氨酸鹽的一種。1908年,東京大學教授池田菊苗博士研究發現了味精為有鮮味的物質,第二年味精產品開始在市面出售,由此第一代增鮮產品面世了。
中國味精生產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并于1992年成為世界味精生產的第一大國。2002~2010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1.1%。目前,中國味精的產量仍穩居世界第一位。
然而,工信部最新發布的2013年19個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中,味精行業已赫然在目,并且目標任務同比增幅最大,與2012年相比淘汰落后產能目標增加了14.2萬噸,增幅高達99.3%。
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是味精行業出現萎縮的原因之一。但同時,味精行業也是一個高能耗、高糧耗又高污染的行業,還是食品工業中廢水的排放大戶,也是中國發酵工業的最大污染源。因此,味精行業已經走過了前期市場的自然萎縮,進入了政府主導的主動瘦身階段。他也成為落后產能的“犧牲品”。
工信部發布的2013年19個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中,味精行業榜上有名。與2012年相比,今年5個工業行業的淘汰落后產能目標降幅在30%以上,其中煉鐵降幅達73.7%;而味精淘汰落后產能目標則不降反增,且增幅近一倍。不過在評論員張春蔚看來,這不足以撼動整個行業:
來源:新聞晚高峰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