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五月中旬以來,全球的大豆價格出現不同程度上揚,而對雨天的預期也對豆價的上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不過,有分析師向記者指出,外盤的強勢上揚,對于國內大豆價格的影響有限。
雨水過量可能影響播種
本周二(5月28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豆期貨主力合約再次出現大幅上揚,開盤之后,快速飆升3.7%,最終收于15.0925美元/蒲式耳,漲幅為2.2%,創三個月來最大單日漲幅。遠月合約(11月)3.2%的漲幅,甚至超過了主力合約,表明市場對于未來大豆價格的預期更傾向于上漲。同時,豆粕主力合約3.34%的漲幅超過豆油主力合約,反映市場對未來大豆產量的預期并不樂觀。
對此,有交易商分析稱,這主要是由于美國中西部地區的強降雨使得農民無法如期播種,從而令投資者擔憂大豆的產量可能受到拖累。
天氣預測機構商品氣象集團(commodityweathergroup)的報告稱,在五月的最后一周,美國中西部大約有15%的地區將迎來超過4英寸的降雨。對此,有農業氣象學家表示,這樣的降雨量,將拖累這一季美國大豆及玉米的后期種植,而今年玉米和大豆的種植速度已經為有史以來最慢。
"交易員們已經意識到潮濕的天氣將有可能導致大面積的損失",芝加哥期貨經紀商standardgrain總裁joevaclavik在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指出。
據美國農業部周一發布的一份報告,截至5月26日,美國大豆的種植面積僅為44%,遠低于過去五年61%的同期平均水平。
同樣受天氣及產量預期下降的影響,美國玉米的價格也出現了連續上漲。周二,美國玉米主力合約價格上漲了2.43%,至6.66美元/蒲式耳,而周三這一漲勢仍在延續,為連續第七個交易日出現上漲。
中國大豆進口需求將逐月遞增
除了產量下降的預期外,作為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中國的需求有所增加的預期,也對大豆價格形成了一定的支撐。
據總部位于漢堡的油籽業刊物《油世界》稱,2013~2014年度,中國的大豆產量可能為1190萬噸,創五年來的最低,而同期,中國的大豆進口量可能大幅增長17%,達到6800萬噸,而從五月開始,這一進口量將大幅提升。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